【游戲配置】
最低配置:
CPU:core雙核(任意core雙核或更高)
顯卡:支持DirectX 9和Shader Model 3 (GeForce 8800, GeForce GT220 或更高)
內存:1GB
推薦配置:
CPU:任意4核Core或3.0G以上的雙核Core
顯卡:支持DirectX 10(GeForce GTX 260 以上)
內存:2GB
最佳配置:
CPU:Core i7
顯卡:NVIDIA DirectX 11顯卡(GeForce GTX 480 或 470)
內存:盡可能的高
硬盤:高速的HDD 或 SSD
3D視覺外設及環境:
地鐵2033將支持NVIDIA 3D立體視覺效果,為達到這個效果你將需要以下配置:
NVIDIA GeForce GTX 275或更高
120Hz或以上的顯示器
一幅NV 3D眼鏡
Windows Vista或Windows 7的操作系統
【游戲介紹】
《地鐵2033》改編自俄國作家Dmitry Glukhovsky的暢銷小說「Metro 2033」,故事描述近未來爆發了核戰,整個世界都籠罩在輻射之下,人類幾乎死盡。僅存的人類躲藏在莫斯科的地鐵站里掙扎求生,布滿輻射塵的地表已為各種變種生物所占據,地底的列車站臺成了人們最后的聚集地。故事的主角Artyom是核爆后出生的生存者,他的興趣是收集戰前的風景明信片,夢想地表的模樣;某日,一起突如其來的事件迫使Artyom踏上旅途,前往其他的站臺求援,以拯救自己居住的地鐵站以及最后人類的命運。電玩版的《地鐵2033》就讓玩家扮演Artyom,往來于地底的車站與地表的廢墟,尋求人類救贖的契機。
本作題材基于俄羅斯最暢銷小說Dmitry Glukhovsky。由烏克蘭4A游戲工作室開發,采用4A游戲引擎,而且PC版支持nvidia的PhysX物理特效。 2013年,由于大面積的核泄漏,導致幾乎所有的人類都被消滅,而且地面已經被污染無法生存,極少數幸存者存活在莫斯科的深度地下避難所里(俄羅斯的地鐵站在建造之初就有防空防炸防核防輻射的設計)人類文明進入了新的黑暗時代。直至2033年,整整一代人出生并在地下成長,他們長期被困在“地鐵站”的城市。
雖然故事的背景設定為西元2033年,但是幸存者的技術水平仍停留在20余年前核爆的時點,因此《地鐵2033》不但沒有近未來設定的科幻感,反而比我們所在的當下更為殘破。游戲的寫實風格與設定是一大特色,游戲中的環境雕琢得非常細致,從破敗昏黃的場景到群聚的悲傷人群,豐富的細節與光影效果成功地營造出一股陰郁末世的氣氛。游戲里的小細節相當多,車站里人物的動作與姿態、天真孩童與陰郁成人的對比,大量的「人物布景」強化了游戲的臨場感。并且主角對于落難者和不同派別的人類的態度,將會決定結局的走向。
另一個提升玩家融入感的設計是極簡化的HUD,除了偶而出現的彈藥數之外,畫面上幾乎沒有任何常駐的介面圖示,玩家的視野長時保持在最開闊的狀態。另外,由于《地鐵2033》的地表布滿輻射,地底的坑道有時還有毒氣駐留,因此玩家在冒險途中經常需要戴上防毒面具。戴上防毒面具之后,玩家的視野邊緣會出現面具的邊框,Artyom的呼吸聲會變得較為沉重,呼吸所夾帶的水氣也會凝結在面具上,身處戶外時面具甚至會結霜。面具在作戰中還會損毀、龜裂,一旦破了洞還會喪失防護效果,得找個新的面具換上。游戲細致的設計還不止于此,防毒面具的過濾器也需要更換,玩家得透過拾荒、搜尸的方式收集過濾器,或是在地鐵站里向商人購買。
《地鐵2033》的另一個特點是與其他游戲大異其趣的交易系統。在地鐵站里,傳統的貨幣不再具有意義,能夠用來狩獵求生與救命自保的「子彈」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交易基準;玩家在游戲中不管是要購買武器還是換取裝備,都得用槍子兒交換。特別是大戰前的制式子彈,比起戰后人們在地鐵站里自制的土制子彈,軍規的制式子彈不僅效果好、殺傷力大,交易時的價值也特別高。這些子彈相當稀有,是要拿子彈換好裝備、還是用槍子來對付難纏的強敵,都由玩家自行決定。
《地鐵2033》的世界危機重重,除了潛伏于隧道與地表的各種變種生物,還有淪為盜匪的一般人類會與Artyom為敵。在我們試玩的過程中,除了見過地上爬的與天上飛的兩種怪物外,還曾短暫瞥見名為Dark Ones的神秘敵人。 Dark Ones是促成Artyom踏出誕生地的主因之一,它們可以干涉生物的心智,除了能驅使變種生物,還能讓人產生幻覺并失去神智。出于不知名的原因,我們的主角Artyom可以抵抗它們的心靈干涉與幻像,并因此挽救了好幾條人命,這個特殊能力也使得他成為地鐵站中極有價值的一項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