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仙劍》系列可以說是作為國產單機的代表作,也是經典作品。而如今卻已經慢慢走向了沒落。隨著單機平臺的一步步衰退,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現價》這個品牌受到的巨大打擊,大宇有點孤掌難鳴的感覺。于是,大宇聯手騰訊推出了《仙劍奇俠傳》手游,這是否意味著大宇的無奈,而騰訊卻成為了大宇的救命稻草呢?
《仙劍》系列可以說是作為國產單機的代表作,也是經典作品。而如今卻已經慢慢走向了沒落。隨著單機平臺的一步步衰退,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現價》這個品牌受到的巨大打擊,大宇有點孤掌難鳴的感覺。于是,大宇聯手騰訊推出了《仙劍奇俠傳》手游,這是否意味著大宇的無奈,而騰訊卻成為了大宇的救命稻草呢?
仙劍》系列游戲作為國產單機的代表作品,自從一代問世以來就成為無數中國玩家心中的經典,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仙劍》這個品牌也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于是,大宇順應潮流,聯合騰訊推出了《仙劍》手游,當然,這一做法也受到了忠實玩家的質疑。
《仙劍》系列影響了一代甚至兩代玩家
大宇的冷飯
大宇資訊成立于1988年,開發出了不少響當當的游戲系列,而其中以《仙劍》為首,席卷游戲界多年。盡管單機游戲早有衰退跡象,但仍然不妨礙該系列的死忠粉絲占據著當前單機游戲玩家的主流,并且熱情地進行著游戲剖析和文藝創作甚至同人游戲再創作。
在今年上半年登陸iOS平臺的《軒轅劍:天之痕》
但不容忽視的是,比起粉絲的熱情,單機游戲本身的銷量慘淡以及創作團隊的分崩離析更具備話題性。目前提到仙劍,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北軟和上軟、姚壯憲、張毅君和王世穎。每當游戲有什么消息時,要么是仙劍的粉絲和別家粉絲嗆聲掐架,要么是幾位制作人和相關站隊人員大打口水仗。至于游戲本身,說到運營,大宇曾經進行過一些非單機游戲的嘗試,如曾經的《仙劍OL》,但實際情況并不如人意,基本吸引的也是一些粉絲向的玩家。
今年上半年,大宇在移動端做出了新的嘗試,把極高人氣的《天之痕》移植到iOS平臺。不過基本上就是將PC端的游戲照搬,保證了原汁原味也沒有什么內購,整體移植難度應該不算特別高,但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加班加點緊趕慢趕。盡管是一個新瓶舊酒的嘗試,但不得不說金字招牌是有的,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粉絲也是樂意花錢的。
騰訊這棵大樹
盡管有仙劍系列的金字招牌,但在手游發行上與其靠粉絲群的消費力來盈利,不如依托更大的平臺。雖然成立于1998年的騰訊,單純以資歷來看在大宇面前只是一個小朋友,其用戶群體也偏向低齡化、經常被人怒稱“小學生聚集地”,但不妨礙它仍然是個強大的平臺。因此大宇攜手騰訊,與其說無奈委身不如說是必然之舉——畢竟大宇現在明顯有一種產能不足的感覺。
天惹,韓醫仙你是有異裝癖?
有了騰訊,基本等于有了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體系,也就是說,它不會出錯也不會出彩。往好聽了說是無功無過,往不好聽來說不管本身是什么游戲,總會有很濃重的騰訊烙印,我們可以稱之為騰訊化。騰訊化的游戲不會缺項,有平臺,資源豐富,主推期會進行足夠強力的資源傾斜。對于小公司小工作室來說,傍上了騰訊和被高富帥看上的小家女差不多,能夠迅速帶你脫胎換骨,給你一大筆錢,讓你走向人生巔峰。但對于一個歷史和騰訊成立年限相若的公司來說呢、對于一個本身就擁有一定數量粉絲群的系列來說呢?
武俠版我是MT?
原來林月如是揚州人……
仙劍的手游給人一種很強的違和感,讓你覺得它不是仙劍系列的作品。雖然人物還是那些人物,美術質量也不差。從國產的卡牌游戲里比較,你可能覺得它比較像一個掛著仙劍背景的我叫MT。卡牌游戲固然大同小異,拋開內購不談這方面的待爭議內容,仙劍手游目前給人呈現的感覺就是不太走心。
姬三娘?阿卡麗?巴基?
比如游戲本身劇情就從仙劍一開始,從第一章到第二章完完全全再現了仙劍一里從余杭鎮到蘇州,再從蘇州到揚州的劇情,基本是連臺詞都不帶改動。在姑且認為這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卻能發現很多奇怪的BUG。比如在見林月如之前的地圖上遇敵,系統顯示的地圖名稱為“揚州郊外”。熟悉游戲的人知道,這里應該是“蘇州郊外”。在隊友裝備系統里,韓醫仙雖然是個男人,卻能夠裝備“翠玉金釵”這個原本游戲里女子才能裝備的頭飾。游戲里女飛賊姬三娘的頭像,乍一看像是漫威的角色“巴基”和英雄聯盟Q版頭像“阿卡麗”的綜合體。
除此之外,游戲的音樂音效基本都來自于舊作,沒有多少創新,雖然可以理解,但是有時候就感覺無比穿越。比如游戲登錄畫面的音樂來自仙劍三,而游戲中的人物戰斗音效很多來自仙劍一,游戲主角李逍遙瀕死音效和敵方成年男子音效相同。這種如同亂燉一般的雜燴,實在讓人懷疑制作團隊是否該系列有足夠的熟悉程度。當然,針對騰訊的主流用戶而言,這些都并不重要,畢竟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一款的騰訊游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