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前不久為大家報道的ipad商標案一事,暫時以維冠獲勝,雖然蘋果已經下架了大部分的ipad2,并且在市面上已經買不到ipad2了。并且蘋果公司還要承受被處罰的危險
前不久為大家報道的ipad商標案一事,暫時以維冠獲勝,雖然蘋果已經下架了大部分的ipad2,并且在市面上已經買不到ipad2了。并且蘋果公司還要承受被處罰的危險
“整個事情到現在,唯冠是受到委屈的。”2月17日上午,唯冠集團總裁楊榮山首次在北京面對媒體談及iPad商標權糾紛時,如此形容他的個人感受。
“蘋果確實把iPad這個產品做到了盡善盡美,所以受到全球廣大用戶的喜好,但是這個成功,并不能成為它在未取得iPad商標的時候就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理由。”在楊榮山看來,現在唯冠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維護自己的權益,“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
不過,蘋果方面顯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三天之前,蘋果剛剛發布了一個簡短的聲明:“多年前,我們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個不同國家的iPad商標權。唯冠拒絕承認和履行涉及中國部分的協議。香港法院已支持蘋果。我們在中國大陸的訴訟仍在進行中。”
聲明雖然很短,但卻透露了蘋果堅決的態度,那就是:蘋果已經購買了中國大陸的iPad商標,唯冠不履行承諾,蘋果會訴訟到底。
雙方突然劍拔弩張的交鋒,讓原本沉寂一年多的iPad商標權事件再度引起爭議。支持唯冠的人認為,這是純粹的商業糾紛,唯冠維權無可厚非。反對者則指出,這更像一種“流氓”行為,鉆法律的空子不履行承諾。
事實上,原本唯冠和蘋果是有機會坐下來就中國大陸的iPad商標權進行談判的,事情也很可能以蘋果多付點轉讓費而和解,但是,自從2010年深圳唯冠因巨額虧損被八大債權銀行查封資產之后,因為不同利益方各自的小算盤,事情開始朝著越來越復雜的方向發展。
唯冠似乎有點身不由己。“我們從來沒有正式公開說我們要求怎樣一個(賠償)數字。像網絡上報道的幾百億,我們并沒有提這樣的要求。”楊榮山說,首先要看我們的債權人,當把債務問題解決以后,才有股東的權益。
律師團的代表,國浩律師事務所合伙律師馬東曉則說:“我們所有訴訟沒有一起是針對美國的蘋果公司的,都是針對他們在中國的經銷商,而且沒有向蘋果提出一項商標侵權的金額。”馬東曉表示,現在各地的工商部門要做出的處罰,也是由工商自己決定,與唯冠無關。
而代表銀行方的顧問、和君創業主席李肅則明確表示蘋果應當付出賠償,并且他們正在謀求去美國起訴蘋果涉嫌交易“欺詐”。李肅向媒體表示,多家美國律所已經和他聯系希望介入此事。
事到如今,iPad商標案最終將如何收場,似乎已經不是唯冠和蘋果單方面能夠決定的了。
iPad的前世今生
被譽為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平板電腦市場的蘋果iPad,正在中國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波。
這款在全球熱賣、在中國同樣火爆非凡的產品,被曾經的知名顯示器制造商唯冠公司指責并沒有取得在中國大陸的商標權,而蘋果則堅決否認,聲稱早已從唯冠處購得了全球iPad商標。
到底是誰在說謊,雙方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往來瓜葛?要搞清這一問題,我們不得不從“iPad”的最初開始說起。
根據楊榮山的回憶,唯冠最早是在1998年下半年開始設計名為iPad的產品的,全稱是Internet Personal Access Device(直譯:網絡個人接入設備)。當時唯冠投入了超過3000萬美金來研發。除了iPad,唯冠還有iWEB、iNOTE等等iFAMILY系列的產品。
唯冠于2000年在香港做了iPad的上市發布會。根據其提供的資料圖片顯示,唯冠iPad是一款采用傳統CRT顯示器的設備。楊榮山的解釋是:“當時的平板顯示還不那么普及,而且價格很貴,所以第一代iPad是用CRT做的,但一樣也有觸摸屏。”
由于推出的時機過早,并且采用CRT顯示的觸摸屏非常容易出現誤操作,所以唯冠的iPad并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太大的反響。據楊榮山說,但產品其實也已經賣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唯冠在全球范圍注冊了iPad商標,然后在2003年開始研制下一代iPad產品。
隨后,唯冠和蘋果發生了第一次正面交鋒。
當時的蘋果還在賣著音樂播放器產品iPod。蘋果去英國注冊iPod商標時,因為其與唯冠所擁有的iPad商標近似,唯冠還花了不少錢去打官司阻止蘋果申請,但據楊榮山表示,最終是唯冠放棄了,只是他沒有解釋放棄的原因。
當時的唯冠發展勢頭一片大好,曾位列全球前五大顯示器制造商,不過,之后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一切改變了。
“200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唯冠受到了巨大的傷害。”楊榮山說,主要是兩個美國最大的客戶倒閉,唯冠積壓了大量的庫存,而當時液晶屏的均價從250美金迅速掉到了140美金,跌去了60%,最終導致唯冠銀行欠款20億人民幣。
據楊榮山表示,由于財務危機,唯冠做出了在海外市場全面收縮的決定,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即:唯冠臺灣)也處于收縮之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唯冠臺灣和蘋果的代理公司簽訂了一份現在引來眾多爭議的iPad商標轉讓協議。
iPad商標的利益轉移
在iPad商標的糾紛中,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唯冠的做法挺“無賴”——明明唯冠臺灣簽訂了全球的轉讓協議,但唯冠深圳又否認協議中包含中國大陸的商標權。
但是,唯冠方面也有其憤怒的理由。如果追溯事情的“原罪”,楊榮山甚至認為蘋果最初從唯冠臺灣購得其他地區iPad商標權的行為也存在“欺詐”。
據楊榮山介紹,2009年8月左右,經過蘋果的“精心設計”,在英國設立了一家叫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下稱IPADL)的公司。因為其縮寫與iPad相同,于是對方找到唯冠英國的工作人員聯系,要求購買商標。
楊榮山稱他事后和同事溝通了解到,當時對方保證產品不會和唯冠競爭,并且從要求歐洲商標開始,進一步要購買唯冠在全球其他地區的iPad商標,開價是2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