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也許不少玩家已經注意到了,近些年一個名為末日生存類題材的游戲主題正在迅速躥紅。這跟像《美國末日》這樣廣受好評的成功作品大有關系。本文將為你講解此類游戲近年來火爆的原因。
也許不少玩家已經注意到了,近些年一個名為末日生存類題材的游戲主題正在迅速躥紅。這跟像《美國末日》這樣廣受好評的成功作品大有關系。本文將為你講解此類游戲近年來火爆的原因。
最近《美國末日》火了,成為了這個6月被談論最多的游戲,關于這款游戲的各種解讀和分析都是鋪天蓋地,無數人奉之為神作,認為該作又將成為頑皮狗和索尼的一個經典品牌,那么我們縱觀過去這幾年,仔細思考的話,會發現不知不覺末日生存類游戲已經頗有崛起之勢了,就拿目前已經推出的游戲而言,《我還活著》、《行尸走肉》、《美國末日》、《死光》、地鐵系列都是此類題材,更不用說早年日本赫赫有名的絕體絕命都市系列了。
應該說,此類游戲反映了人類對未來的某種恐慌心態,也迎合了當下這個和平時代人們的心理需求,畢竟在當下,除了中東和非洲等地區還經常會發生戰亂和恐怖事件之外,其他地區和國家大多數時候都還是比較太平的,因此我們這些和平年代出生的人難以體會到那種亂世的感覺,當然游戲界已經有不少反映過去諸如二戰或者是中東戰爭等殘酷景象的游戲了,例如《特殊行動:一線生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此類題材大多還是屬于戰爭題材,有著時代局限,所以一個就是難以出現高科技元素,另外一個就是難以表現那種求生感,因為主角大多彈藥充足,體力充沛,三下兩下便能將敵人殺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游戲制作者就把眼光放到了未來了,這樣的話無論是世界觀構造還是劇情的塑造,或者是表現求生感,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大,而《我還活著》這款游戲大概屬于最早完整提出末日求生這個概念的游戲了,因為日本的絕體絕命都市系列雖然推出比較早,但是主要側重于災難體驗和逃生,也就是說這個系列更像是地震之類災難的教學游戲,另外隨著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該系列宣布徹底中止完結,使得即便是災難體驗類游戲也變得罕見了。而最近這些年歐美游戲技術和理念不斷成熟,于是開始不約而同的瞄準了末日求生這個比較新穎的題材。
《絕體絕命都市2》封面
《我還活著》的推動之功
《我還活著》是這類題材中比較早成型以及提出完整概念的一款游戲,這款游戲其實好幾年前就已經被育碧立項了,但是后來或許是因為野心太大,但是卻無法完成游戲,于是一度爛尾,最后才交給育碧上海完成了制作,好歹算是做完了,得以在去年推出,但是游戲的很多創意都表現得不夠,使得游戲像個半成品,但是游戲中很多理念都可以說是是相當不錯的,例如人與人之間的猜疑和信任,例如大叔保護蘿莉,例如爬墻要消耗體力,等等等等,這些可以說都已經成為了當下這些末日生存類游戲中必然會出現的元素了。《行尸走肉》和《美國末日》都是大叔保護蘿莉的劇情模式,并且都是口碑銷量雙豐收,可嘆《我還活著》提出理念在前,最后卻成就了其他同類作品,自己卻推出后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
《我還活著》講述了大叔和小蘿莉的故事
《行尸走肉》也講述了大叔和小蘿莉的故事
《美國末日》還是講述了大叔和小蘿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