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2016年高考馬上來臨,只剩下最后十來個小時,就要考試語文了,語文中最重要的一個作文又是引起社會討論的熱門話題,下面是2016年高考作文題目大全。
熱點話題5:老炮兒未過氣,時代發展不能忘老本
作文素材
1、《老炮兒》是由管虎導演,馮小剛、張涵予、許晴、李易峰、吳亦凡等主演的電影,于2015年12月24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當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頑主六爺被時代所拋棄,現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幾個老哥們固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兒子曉波得罪了人被私扣了,為了救出兒子,他與老哥兒們狠狠地教訓了他們,是一部親情兄弟情交織的影片。
在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5年度表彰大會上,《老炮兒》獲得年度導演、年度影片、年度男演員三項表彰。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手藝恩共同開展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該片獲評2015年度最受歡迎國產片。
2、老炮兒,原為老泡兒,北京俚語,意指在監獄中不停進出、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類社會階層,過去老百姓口中的老泡兒,常指性格暴烈、行為混蛋的混混,微含貶義!今天引伸的老炮兒,更多的指向是在某一行業曾經輝煌過的中老年人,至今仍然保持著自尊和技藝,受人尊重,為褒義詞!
老炮兒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是那些仗義、耿直、執著、有閱歷、真性情、講規矩的人。
他們的生活狀態是:提籠遛鳥,生活在低處,是行業資深人士,有手藝有尊嚴;老辣勁道,行俠仗義敢擔當。
同時,老炮兒是文化,是精神,是一種原本擁有卻被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逼退蠶食的人性本真,是一副支撐著這個世界豪邁前行的俠義鋼骨。
3、老地方的消逝!皷|直門,掛著匾,隔壁兒就是俄羅斯館。俄羅斯館,照電影,隔壁兒就是四眼井。四眼井,不打鐘,……”一首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一個個老地名,是一個個老故事,是一位位老北京人的共同回憶。如今偶然還能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白發老人,蹺著腿,坐在胡同口,手里拎著一只小巧精致的鳥籠,瞇著眼兒,逗著鳥兒,路旁經過的行人總要和他親切地打聲招呼,或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上幾句。老人的身后,青磚白瓦,只有門前貼著的鮮紅色的對聯兒告訴人們這還不是一件兒老古董。
但是,如今這樣的情形已越來越少見了。老房屋,老地名逐漸被高樓大廈,新建街到所覆蓋。新立起的白字藍底的街道牌子處處可尋,但那些早已銹跡斑斑,滿是青苔的印著老地名的牌子卻想尋也尋不到了。也許我們丟失的不只是老地名老牌匾更是一種歷史韻味和歷史的厚重感。還記得建國初時,梁思誠不惜拖著他病重的身體與早已疲憊的靈魂奔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與人據理力爭,不知受到多少拒絕,白眼,冷漠,只為保住北京的老建筑,老地名。這是因為他知道老建筑不只是亭臺樓閣,老地名更不只是幾個隨口而出的詞語,是一種文化,撥開層層歷史煙云,經過多少人間洗禮的歷史的文化。失去老地名,丟掉老胡同讓我們失去的更是一種情懷。今年年初一部電影紅遍了大江南北。它便是彰顯老北京風土人情的作品《老炮兒》!独吓趦骸分袥]有炫麗華美的特效,沒有生離死別的情感宣泄,卻憑借其獨特的韻味抓住了全國觀眾的心。我認為那種韻味便是北京情懷。電影中北海,胡同兒一個個熟悉的地方牽動著北京觀眾的心,其中體現的也正是北京這座城市包容并蓄的精神,忠義勇敢的情懷。老地名的小消逝帶走了人們心中最真摯最淳樸的情懷。
一座座高樓聳起,人們困與其間變越來越像籠中之鳥。對于北京這座古都尤然。老地名的消逝帶走了這座城市歷史的厚重之感,更拉遠了這座城市人與人,心與心的距離。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時代的發展本無錯但保有那份文化的傳承,歷史的韻味,心中的情懷更重要。
觀點碰撞
1、《老炮兒》這部電影,不僅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落幕,若我們深入思索,其實,《老炮兒》也告訴了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究竟失敗在哪里。
很多人不喜歡片尾那個“光明的尾巴”,認為六爺作為悲情“英雄”,心力衰竭死于冰湖已是最佳結尾。從情感角度來說的確如此,但是,若看到片尾曉波對冒失問路人彬彬有禮的作答,就能更好地理解片中導演借官二代小飛之口說出的“我們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規矩”深意所在,真正包容的北京精神,恰恰是厚德載物,不計小節。承載新北京神魂的,是年輕人,而非他們的父輩。
時代變了。但,新的時空,總有新的希望。
2、家園 。家園,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話題,也是近幾年世界性熱門話題。家園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溫馨的,也有慘淡的;有讓人欣慰的,也有讓人無奈的……關注物質家園引導考生思考工業文明下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敬畏自然的意識;關注精神家園引導考生反思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文環境。家園這個主題既關注了社會熱點,又呼喚人文精神,對引導考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很有意義,因為呵護家園,就是在呵護人類的明天。
3、聚焦傳統文化引發熱烈反響。中央電視臺2月27日在北京召開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一季)研討會。
中國現有村莊約60萬個,其中古村落約有5000個,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界定為傳統村落的有1561個。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時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部分村落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從中選取100個以上的傳統村落進行拍攝,實地走訪,真實記錄,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圍繞“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傳統村落的千百年傳承,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古今故事。
與會專家學者對紀錄片《記住鄉愁》給予高度評價。古建筑學界專家認為《記住鄉愁》是“立體的教科書,現成的博物館”;歷史學者認為《記住鄉愁》呈現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民俗學者從《記住鄉愁》節目中看到了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社會學家認為,在傳統古村落中留下了許多社會治理、國家治理的寶貴智慧和經驗,對于當代社會來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
發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