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超級房車賽汽車運動是一款非常經典的賽車競技游戲,這款作品中賽車的精細程度比想象的要好很多,游戲中的各種車輛也是按照現實賽車進行制作。
超級房車賽汽車運動是一款非常經典的賽車競技游戲,這款作品中賽車的精細程度比想象的要好很多,游戲中的各種車輛也是按照現實賽車進行制作,逼真程度也可見一斑,下面是游戲圖文攻略分享。
圖文攻略
界面介紹
XBOX360操作鍵位
左搖桿:向盤;
右搖桿:鏡頭;
RT鍵:加速;
LT鍵:剎車/倒車;
back鍵:照相機;
Y鍵:倒退;
start鍵:暫停;
十字鍵←:收聽車輛情況(車隊電臺);
十字鍵→:車隊更新(車隊電臺);
十字鍵↑:分段計時(車隊電臺);
十字鍵↑:車手排名訊息(車隊電臺);
RB鍵:下達車隊進攻命令;
LB鍵:下達車隊防守命令;
駕駛界面介紹
駕駛的界面與各大賽車游戲大致雷同。
左上角顯示為比賽的排名以及車手的位置;右上方為圈數以及比賽用時;左下角為地圖;右下方為轉速表、時速表。
相比于其他賽車游戲,當中添加了兩嗰特殊的事物,一嗰是左下角的“回放次數”和右下角的“輔助系統”。
回放次數可以在失誤之后回歸到較前的時間,然后繼續進行賽車比賽,避免不必要的耗時或車輛事故,但是一旦使用回放則該全成績視為“壞圈”。
而輔助系統圖標,則是被動發生,當車輛符合輔助系統所發動的狀態時,它們就會自動工作,工作啟動時,右側的輔助系統圖標就會亮起來。
主界面介紹
在主界面當中包括了職業生涯模式、線上模式、自定義(杯賽)賽事、(2人)分屏游戲、游戲設置和live(psn)商城。
生涯模式當中,玩家可以開展“錦標賽”、“耐力賽”、“印地賽車”、“漂移賽”和“街道賽”。這些都屬于單人(線下)游戲模式。
玩家可以在這些賽事當中賺取車手經驗,以解車輛以及鎖各項賽事當中的隱藏內容。每項賽事的用車以及玩法都有所不同,因此玩家能夠因自己的駕駛習慣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賽事。
線上模式,能夠進行生涯模式當中的所有賽事。進行線上模式,只能備有6輛車, 因此每位玩家是擁有6嗰車庫(第六個車庫需要lv.10才能解鎖)。
在線上比賽也會有異于成就/獎杯的挑戰,等待玩家去逐一攻克、超越。
另外玩家在聯網的同時可以組建屬于自己的車隊俱樂部,與好友建立車隊一同馳騁賽場。
自定義(杯賽)賽事,允許玩家自主定義比賽規則、車輛類別、比賽類型、圈數、AI對手難度、賽道設置、進階設置。
比賽規則,主要是選擇“錦標賽”、“耐力賽”、“印地賽車”、“漂移賽”和“街道賽”這五種模式,賽事模式大致決定了車輛的使用類別。
比賽類型就只有兩種,正常比賽和計時賽。
賽道設置當中,可以設置賽道的路徑(選擇部分賽道,或者選擇順、逆時針行駛),還可以設置比賽時的天色。
分屏游戲可以供兩位玩家在本地進行同屏賽車游戲(可設置賽道、AI難度等)。
注:新加入的玩家將無法獲得成就。
在設置當中可以編輯車手的信息(姓名、年齡等)、查看玩家過往的賽車數據、賽車net、游戲設置(控制設置、視頻設置、音效設置等)、輔助系統設置等。
注:輔助系統詳解會在下文奉上,敬請留意。
[page]輔助系統[/page]
輔助系統簡介
輔助系統在游戲當中實質是叫作“難度設置(difficult settings)”,然而除了第一項是“難度”的選擇之外,其余各項都是車輛輔助系統之一。
關閉更多的輔助,能夠使到車輛性能達到極致、經驗加成提高,然而付出的代價就是難以駕馭。
難度等級(difficult level):
難度總共5嗰等級,分別是有非常容易、容易、中等、困難和非常難。
選擇難度等級,就相當于是“快速設置”了輔助系統。若手動修改“難度等級”下方的選項,“難度等級”則顯示為“自定義難度”。
注:此設置經驗收益無影響。
碰撞等級(damage level):
碰撞等級有兩種,外觀損傷與完全損傷。
外觀損傷就是從外觀上出現破損,而車輛內部的懸掛系統以及其他重要支撐車輛運作單位不會受損。
而完全損傷不單止會損害懸掛系統,而且還會使到車輛無法繼續參加比賽(無法修復的損傷)。
最高收益:+8%
AI對手難度(AI difficult):
設置職業生涯模式當中,AI對手的難度。
最高收益:+16%
倒退次數(flashback):
在單人職業生涯模式當中,玩家的車輛但凡遭受到撞擊或者是沖出賽道時,可以按Y鍵進行倒退/回放,以抹去這次失誤。
最高收益:+5%
變速器(transmission):
變速器分為了手動擋和自動擋。
自動擋的優勢就是由車速確定升、降擋;手動擋的優勢就是將升降檔的準則交予玩家決定,把握好渦輪轉速,然后進行升降檔,能夠在過彎、起步時都能夠縮短時間。
最高收益:+5%
牽引控制(traction control):
加強控制輪胎,使到輪胎的咬地能力達到極致,而且不影響加速。
最高收益:+2%
防抱死剎車系統(ABS):
ABS在游戲當中主要還是在過彎、車輛打滑(失控)、時給予給予剎車油壓力,令到車的行車路線保持相對穩定狀態過彎或者調整車身。
一旦關閉ABS,穩定控制、方向盤輔助、轉向輔助都會隨之關閉。
最高收益:+2%
穩定控制(stability control):
當車輛失控時,輔助維持車輛的穩定性。
最高收益:+2%
方向盤輔助:(steering control):
大致維持車輛行駛在最佳導航路線之上,但亦可以進行超車操作。
最高收益:+2%
轉向輔助:(cornering control):
當過彎時,能夠提供剎車輔助、節流閥調整,以便過彎。
最高收益:+2%
完整HUD(entire HUD):
顯示車輛以及賽事信息。
最高收益:+2%
注:此設置對車輛無影響。
輔助導航路線(racing line):
給出最佳的行車路線,并以綠色、橙色、紅色指出何時加速、何時減速、何時剎車的區域。
最高收益:+2%
鏡頭位置(camera position):
可以在游戲賽事當中按back鍵調整,車外視覺(近、遠)、車內視覺、車頭視覺。
但這里設置的鏡頭位置,一旦限定是車內的話能夠增加收益。
最高收益:+2%
注:此設置對車輛無影響。
賽事長度(race length):
選擇賽事的圈數。
注:此設置對車輛無影響,但賽事長度增加,定會經驗也會相應增加。
輔助系統推薦設置
推薦設置分為了兩部分,一是基本操作鍵位更改,二是輔助系統調整。
1.手動擋的修改
首先鍵位設置主要是改為手動擋。
將右搖桿充當為變速桿,上推右搖桿為升擋、下推右搖桿為降擋,這樣修改最大好處就是使到經常開車的玩家容易適應。
如果需要仿賽車的撥片升降檔,可以將X鍵改為升擋、B鍵改為降擋,這樣修改更貼近與超級跑車及超級房車的駕駛體驗。
因為《GRID》沒有離合器的設置,所以手動擋還是很容易上手。
2.如何使用手動擋
賽車手動擋的使用與平常通勤駕車不一樣,因為賽車是最求速度,而代表速度的呈現就是引擎的轉速,每當直到、過彎都必須要保持在高轉速之上,一般都是轉速表最高數額的60%以上,但不能讓轉數長時間(超過5秒)保持在紅色的數額內,這樣會沖壞引擎。
因此在過彎或直道(尤其是過彎最考驗升降擋)定必要保持轉速在60%以上(如最高為10,即使1萬轉,60%也就是6千轉),一旦跌超過70%轉速,就得馬上降擋,使到轉速提上去。
若果轉速數額去到80%或以上,就得馬上升擋,避免引擎損壞。
還有一種情況是更需要講究升降檔的,就是沖出跑道外失速或者是起步階段。
一旦沖出跑道以致失速,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擋位降到2擋(主要還是視乎地面材質,一般2擋就夠用了),然后緩慢按下RT鍵,千萬別瞬間完全按下去,這樣會導致打滑,速度也顯露不出來。
起跑階段的升降檔就要根據車輛性能而制定,慣常方法都只是按死RT鍵1擋起步,起步后的0.5秒內,輪胎與地面咬合前,車輛會不停地打滑,轉速針也會馬上擊打最大數值,此時不能選擇升擋,只能夠稍微放松按RT鍵的力度(大概放松10%的手指力量)。
那么車輛就能夠穩步而且較快地啟動,這樣的啟動在咬合地面不到2秒的時間,轉速就會貼近8千轉(拿1萬轉的轉速表為例),理論上應當是7千到8千轉交替之間上檔,但更加推薦是剛過7千轉的時候(7.2千轉左右)升擋,效果會不錯。
3.輔助系統的調整
調整,就是有選擇地摒棄一些作用不大的輔助選項,以務求令到車輛駕駛系統達到大眾玩家都能接受而且車輛性能得到顯著提升。
先嘚挑選出一些需要關閉的輔助系統:倒退回放、自動擋、方向盤輔助、過彎輔助、完整HUD、完美線路指引。
說說放棄以上6種輔助選項的理由。
倒退回放,只要不選擇“完全受損”,那么車輛是不會損壞,還能繼續上路,這個選項除了在看錄像和賽事成績上有些作用,倒不如直接進入菜單重啟賽事,對于懶惰的車手來說,這個選項是算是有點作用。
方向盤輔助,主要是還保留了ABS,而且這個方向輔助某程度上會把行車路線固定在完美線路上,所以會影響超車以及進行游戲的樂趣。
過彎輔助,大致與方向盤輔助的舍棄理由同出一轍。
完整HUD,這個對游戲沒有過多影響,只是刪減了屏幕上的圈數、排位提醒,玩家可以按動十字鍵從車隊通信中取得了解(當然,玩家的英語聽力能力也得有一定水平),清除掉這些礙眼的一大堆數字,對行車視野也是一種擴張。
完美線路指引,若果不太熟悉“走線”(線路選擇),可以考慮保留。但賽車的世界是有規律可循的,玩家可以根據前車(AI的車輛)觀察他們的行車路線,模仿他們的走線。或者是結合小地圖和路肩帶來判斷走線,一般出現路肩帶就是大部分車手選擇的線路就出現在那兒邊緣。
保留下來的輔助選項,最值得說一下就是“牽引輔助”和“ABS”。
其實這兩者的效果大致雷同,也就是防止車輛失控,現在的家庭用車必須要安裝ABS才能夠出廠銷售,除非是F1這類超高速汽車運動才“禁止”安裝ABS,因為F1的剎車工藝已經極限尖端,因此才不必這些輔助剎車。
如果是要更好的體驗汽車運動,凡方程式以下級別的賽事都配備“牽引輔助”和“ABS”才是最真實的賽車體驗。
職業生涯提供五種賽車模式供玩家選擇。錦標賽(touring)、耐力賽(endurance)、印地賽車(openwheel)、漂移(tuner)和街道賽(street)。
每種模式都會有它指定的車輛以及獨特的玩法,如果需要將5種賽車模式都堆放到一嗰“生涯”當中,可以去到主菜單當中的“自定義賽事”進行游戲。
錦標賽(touring):
五項賽事當中最為“標準”的就是錦標賽,它圈數只的五圈以下,是短時間的正規賽道競速賽事,排位順序激烈爭奪程度相當高。
而且還要與車隊隊友有良好的配合,以為車隊爭取到更有利的位置。
錦標賽介紹視頻:
耐力賽(endurance):
顧名思義就是長時間的賽車拉鋸戰,講求的不僅僅是速度,適當控制車速避免耗油量過大,還要純熟運用進入維修站的策略。
耐力賽介紹視頻:
印地賽車(openwheel):
相當于是方程式的錦標賽,所使用的車輛也是方程式賽車。超高的速度、無與倫比的科學結晶在正規賽道上飛馳。
印地賽車介紹視頻:
漂移(tuner):
更加考究漂移入彎、出彎的技術,要善用B鍵的手剎。漂移賽事更加賞心奪目。
漂移介紹視頻:
街道賽(street):
走出陳規陋矩的賽道,進入到夜間的大街小巷中疾馳,街景會隨著車輛而快速后移,賽車變得更富激情。
街道賽介紹視頻:
車隊介紹
選好了賽事類型,接下來就嘚選一支車隊(共8支車隊)。一開始會有兩支車隊供玩家選擇,他們之間的區別就是“要求”和“收益”。
第一支車隊的收益相對較少,但是要求的難度并不高往往只是在某場賽事當中拿到偏中間的位置,以及超越一名相對弱小的其他車手即可。
而第二支車隊,車手排位要經常名列前茅,而且還得經常讓自己的車隊處于前五名。
選擇車隊就是選擇車輛,但只要車隊不斷取得優異的成績,就能夠駕駛更出色的賽車,以及購買車輛的升級套間。
另外選擇車隊也是選擇隊友,在《超級房車賽》的世界當中,你不會孤單獨行,你可以使用十字鍵來對隊友下達命令,選擇更好的車隊也就是選擇更聰明的隊友輔助你成為冠軍。
隊友是車隊內最重要的一環,你可以在“隊友”(teamate)一項當中了解你的隊友概況。
上面會注明目前該名隊友的狀況,以及他的具體數值,包括野心(起步、超車)、意識(防止他人超車)、技術(綜合能力)、反應(應對事故)、耐力(落后以及耐力賽時,依然保持高度集中)。
賽事概況
周五進行練習賽
周六進行排位賽
周日進行正賽
GRID order
排位賽:獲取資格
正賽:按照排位賽順序起步
規則
正賽排位以最佳圈速來排序。
從起跑線開始,最先沖過終點線的車輛為勝者。
計分原則
資格位置:桿位,1分
賽事完成后的名次:第一名,20分;第二名,17分;第三名,15分;第四名,13分;第五名,11分;第六名,10分;第七名,9分;第八名,8分;第九名,7分;第十名,6分;第十一名,5分;第十二名,4分;
第十三名,3分;第十四名,2分;第十五名,1分;第十六名,0分
(單個比賽)最快圈速:1分
扣分原因
扣分的主要原因是壞圈。
壞圈的情況大致有兩種,撞車和沖出賽道。
撞車這個既然避免撞別人,還得謹防被他人撞擊,所以每當超車(自己超車還是別人超你)時,最好就保持著自己的原有行駛路線。
沖出賽道的標準就是四個輪子都闖出賽道,只要有一嗰輪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兩個輪子)留在賽道當中,都不算是離開賽道。
賽道列表(共21條)
汽車運動跑道
霍根海姆賽道
亞斯碼頭賽道
紅牛賽道
舊金山賽道
華盛頓賽道
專用賽道
美國專用賽道
芝加哥賽道
迪拜賽道
巴黎賽道
autidromo do algarve
布蘭茲-哈奇賽道
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斯帕賽道
mount panorama
雪邦賽道
巴塞羅那賽道
circuito del jarama
奧多摩賽道
伊斯坦布爾公園賽道
日產2008(R35)GT-R nismo GT500
本田 HSV-010 GT
LOLA B12/80
謝爾比眼鏡蛇·代托納·雙座跑車
福特GT40 MK1
馬自達 787B
阿斯頓馬丁 N24 V12 ZAGTO
奧迪R8 LMS ULTRA
麥拿侖 12C GT3
梅塞德斯奔馳SLS AMG GT3
達拉拉 F312
LOLA B05/52
達拉拉印地賽車
KTM X-BOW R
凱特漢姆 SP/300.R
ARIEL atom 500 V8
卡帕羅T1
雪佛蘭 大黃蜂 V8
福特 野馬BOSS 302
道奇挑戰者 SRT8 392
馬自達 RX-7 RZ型(FD3S)
本田 S2000
日產2003(S15)思域 SPEC-R AERO
福特 野馬 BOSS 302 改裝版
雪佛蘭 大黃蜂 SS 改裝版
本田 S2000 改裝版
豐田 5ZGEN 思域
馬自達 panspeed RX7(FD3S)
斯巴魯 tomei cusco impreza wrx sti
馬自達 RX-7(FDS3) 漂移版
日產2003(S15)西維亞 漂移版
日產2004(Z34)nismo 漂移版
三菱 藍瑟 進化X 隊伍橙
日產2003(Z34)克里斯·福斯伯格 比賽 370Z
日產1993(S13)daijiro yoshihara 240SX
道奇 戰馬 R/T
普利茅斯 AAR CUDA
日產2005(R34)nismo GT-R Z-TUNE
本田 NSX R
福特 焦點 ST
大眾 哥爾夫 R
迷你 約翰·庫帕 GP
寶馬 1系 M 雙門跑車
斯巴魯 BRZ
本田 英特格拉 R型 DC5
寶馬 M3
梅賽德斯奔馳 C 63 AMG
奧迪 RS5
梅賽德斯奔馳 SL65 AMG 黑系
捷豹 XKR-S
阿爾法 羅密歐 8C 競賽
阿斯頓馬丁 征服
SRT 毒蛇 GTS
阿斯頓馬丁 one-77
麥拿侖 12C
帕加尼 huayra
馬自達furai
布加迪威龍 16.4 超級運動跑車
科尼賽克 agera R
帕加尼 zonda 革命
麥拿侖 P1
藍旗亞 HF 完整版 EVO 2
寶馬 E30 運動 EVO
阿爾法 羅密歐 4C
麥拿侖 F1 GT
木星 燕魟 MK5
迷你 米莉亞
迷你 約翰·庫帕 挑戰
佛特 塞拉 RS500 科斯沃思 A組
日產 1991(R32)地平線 GT-R A組
雪佛蘭 克魯茲 錦標賽車
寶馬 320 錦標賽車
福特焦點 錦標賽車
本田 思域 錦標賽車
梅賽德斯奔馳 C 63 AMG 錦標賽車
奧迪 RS5(cat B 特別版)
標志 408 SCB
ADC presteza-14
福特 賽車 UTE
霍爾頓 VE 準將 UTE
佛特 獵鷹 FG
霍爾頓 VF 準將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