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前面介紹了fifa的一些操作知識,下面是游戲界面以及各種操作技巧,實際游戲中對于陣型和戰術選擇還是非常重要的,有興趣可以看看。
以執行者的角度來看,分為了教練的比賽和球員的比賽,因此比賽分析主要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教練比賽分析,第二部分是球員比賽分析。
快速比賽模式、教練模式、錦標賽模式都屬于教練比賽;成為專業球員模式、成為門將模式都屬于球員比賽。
比賽分析主要是講述賽前準備與比賽時的臨時調度措施。
教練模式的賽前準備包括陣型排布、正選球員選擇、替補球員選擇、球員職責選擇、工作人員雇傭與派遣、球員背后號碼選擇。
球員模式的賽前準備主要是查看教練郵件以及留意自身體能、競技等狀況
教練模式比賽分析
如何選擇球員
球員位置英文簡寫含義
首先要了解一下球員位置的簡寫,以方便球員選擇與排陣。
(龍門)GK 門將;
(后場)RB:右后衛、RCB:居右中后衛、CB指中后衛、LCB:居左中后衛、LB:左后衛;
(中場)RM :右中場、CM:自由中場、LM:右中場、CAM:進攻中場、CDM:防守中場;
(中前場)RW:右翼、LW:左翼;
(前場)CF:中鋒、ST:影子前鋒;
球員屬性表
首先就要充分了解球員屬性表(因此再給大家重溫一下“球員屬性表”的知識)。
球員詳細屬性表,從球隊管理頁面的球隊匯報中進入。
球員詳細屬性表,當中有四大指標:體能、精神、技術、門將特質。
體能,包括加速(瞬間起跑加速)、奔跑速度(最高速)、敏捷(動作施展流暢)、平衡(不會因外界或自身原因而失去平衡)、跳躍(空中爭搶能力)、毅力(開賽、落后時,情緒依然高漲)、力量(射門力度、抗衡能力)、反應(迅速反搶)。
精神,包括侵略性(經常參與進攻)、攔截(善于搶截)、攻擊位置(擅長進攻)、視野(傳球、射門準度高)。
技術,包括控球、傳中球、盤帶、整體質素、任意球、頭球、盯防、長傳球、短傳球、射門力度、遠射力度、標準攔截、鏟截、側身射門、香蕉球、十二碼。
門將特質,包括飛撲、持球、開門球、反應、補位(根據來球選擇站近門柱、遠門柱或中路)。
在職業生涯模式(教練模式&球員模式),日積月累,球員都會得到生長,他們的成長不僅表現在歲數上,而且在屬性上也會有增加。
只要該名球員經常得到鍛煉(經常進行慣常操作),那么他一些屬性就會得到提升,就在那些屬性的右側會出現綠色帶加號的數字。
原有的屬性加上額外增加的屬性最多只能夠是100,也就是說屬性值的范圍是0至100,為了方便參看,屬性值分了五個區間,分別是紅(0~30)、橙(30~70)、黃(70~80)、青綠(80~90)、深綠(90~100)。
一般來說球員在四大指標當中的技術指標內,有三個或以上的屬性是紅色或綠色(青綠、深綠),根據這多個屬性的內容可以判斷出這名球員的方向。
譬如車路士的阿扎爾,他盯防、攔截、鏟截的屬性都是紅色,那么就意味著他不是作為后防球員的料,而反觀他控球能力、盤帶能力、長傳能力、短傳能力都屬于頂尖級,那么他定必是中場型球員。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年齡,屬性是主要參考的部分,但年齡也不可以忽略,如今各大聯賽年輕球員16歲就可以上場,一般球員的黃金年齡就是在23歲至28歲之間(除了體格超人類的C羅),而球員去到34歲就基本上年華老去(除了上周攻進老東家車路士一球的蘭帕德)。
所以一旦球員過了巔峰,也就是28歲的樣子,除非他屬性非常優異,否則都是球隊清洗的對象。
球員位置選擇
每位球員一開始都會給定一個崗位,那么教練也可以隨意安排他的位置(譬如前鋒可以放到龍門的位置)。
但也不能胡亂安排,譬如將門將放到前鋒,那么門將本身就欠缺奔跑能力,這樣就會導致隊伍前場攻門乏術。
所以要根據球員屬性表,看看球員可不可以身兼多職。
譬如是C羅,他在里斯本競技出道以及在曼聯都是司職邊鋒,現在在皇馬他是主要打前鋒,但是將他放到翼位也能夠打得非常出色。
所以玩家也不必拘泥球員一開始所標記的位置,應該充分了解球員的屬性,將他們放在最適合的位置之中。
譬如像車路士的拉米雷斯,在《FIFA15》當中他被定義為CDM(防守中場),而他的屬性顯示他的攔截能力(防守能力)都比較低下,所以可以無視他這個位置,將他作為奧斯卡的替補(作為CAM)。
正選名單選擇
職業賽事比賽首發必然是11人,替補席是7人,那么正選名單就是18人。
理論上正選球員都是隊伍內數據最全面、評分最高的球員擔任。
但是教練都必須要考慮多個因素:隊伍適應性、戰意、疲勞度、傷病情況等。
隊伍適應性,就是指球員與球隊的磨合,如果經常興奮度都處于下降,那么這名球員在場上不會帶來積極的改變,所以就不宜讓他登場。
戰意,這是適應性的短暫版,有些球員面對強隊會產生超強的戰意,他們是為大賽而生的,所以當有大賽、面對強敵時可以安排他們進入正選名單。
疲勞,對于職業球隊來說一周雙賽的日子肯定不少,保持球員精神飽滿是打好每場賽事的前提,如果有球員出現紅血、橙血(疲憊),那么就不該讓他上場,或者是在中場就將他換下。
傷病情況就沒辦法,只能直接將球員排除在正選名單以外,否則游戲不能進行(要不就是電腦協助整理首發名單)。
球員職責選擇
隊長:一般安排是球隊資歷最深的球員(本土資歷最深球員為主);
角球:選擇長傳球精準的球員(2名);
短距離任意球:選擇近距離打門精準的球員;
遠距離任意球:選擇長傳策動能力好的球員;
十二碼:選擇意志力堅定,近距離打門能力強的球員;
賽前準備排兵布陣
每支球隊一旦接手都會有它自身一套固定陣容,這套陣容基本已經適合這支球隊使用,畢竟都是職業教練所制定的陣型。
然而面對一些對手,陣型必須要有所改變,譬如遇到攻強守弱的隊伍,與之一同對攻可能會造成大比分的比賽,如果想分數上贏得漂亮一些就得選擇一個防守反擊陣型。
《FIFA》一共提供了34嗰陣型,這34嗰陣型都是當今足壇普遍都會出現陣型,但沒有那些怪異的陣型,如單后衛或十后衛。
簡單介紹一下描述陣型的一串數字該怎么看,數字的左側往右排列,依次是后衛、中場、前鋒,譬如4-4-2,那么就是4名后衛、4名中場、2名前鋒(門將不會列出來,所以這串數字,相加只能等于10)。
有時候數字并非是3嗰數字,而是4嗰數字(如4-2-3-1),只看數字是不能辨明有多少名球員處于防守、中場、進攻位置,那么就得看具體的布陣圖,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將中間兩個數字,2和3的這五位球員視為中場球員。
一般來說獲得了一串陣型數字,也就可以進行簡單的陣型排布。在半個球場俯視圖,從后防線依照數字的順序排往中圈位置,所有球員都是打橫排布在后防線、中場線、前鋒線上。
34嗰陣型,琳瑯滿目,要選擇也得費很長時間,但最主要還是要了解哪些陣型適合玩家自身,那么就得了解各類陣型的用途。
現實足球的陣型絕對遠超34嗰,因為也有不少的怪陣,所以在此主要是講述《FIFA15》之中這34嗰陣型。
看見這34嗰陣型,按照后方人員的數量來分,可以分為三大類,也就是后衛3人的陣型、后衛4人的陣型和后衛5人的陣型。
后衛3人的陣型,意味參與中場控制、前場進攻的球員增加,而后防線出現空檔;
后衛4人的陣型,意味中后場人員分布較均衡,球隊攻守都處于平衡;
后衛5人的陣型,意味著后場人數眾多,對方難以撕破防守線(也就是俗話稱的“擺大巴士”)。
了解了3大種類的陣型后,就來逐個分析34嗰陣型。
三后衛的陣型
3-1-4-2:這個陣型其實是4-4-2的一個變形,后防線上有3名后衛,其中有一名拖后中場站在后防線與中場之間的位置,這名拖后中場需要經常加入到防守線的工作之中也需要帶動中場與后防線的串聯工作(譬如廣州恒大的雷內)。
3-4-1-2:這個陣鞏固中后場的控制,最有特色的就是中場4人的突然變化,一般4人當中處于中部位置的兩人不會提前,而是兩個側翼會往前插去支援前鋒身后的那名中場,而轉換成3-2-3-2,這樣前場攻勢就會體現出來。
3-4-2-1:相比起3-4-1-2,打少了一個前鋒,強化了中前場的過度和輸送,只要中場球員防守意識強大、輸送球合理,前鋒就不會太累。反之,球隊破門乏術、比賽節奏緩慢,球隊難以打開局面。因此這個陣更適合于調整狀態、拖慢對手節奏所使用。
3-4-3(鉆石型、寬廣型):這陣是3-4-1-2、3-4-2-1的初始形態,因為球隊必須要拼進球,所以打少一個后衛,主要將力量都放在攻擊線當中,前場三叉戟能夠獲得中場的進一步的支持,形成攻城拔寨之勢。但只能在短時間內使用。
3-5-1-1:中場人數擴大至5人,中場攔截力、帶動力都得到最大化提升。前鋒線以中軸排列。
3-5-2:是3-5-1-1變形,同樣中場控制力是最大化,前鋒線基本是并駕齊驅。
四后衛的陣型
4-4-2(鉆石型、鉆石擴展型):4-4-2是近代足球最為常見的陣型該陣型進攻特點是中場和后衛隊員頻繁套邊活動,以構成對方門前險情。
另一常見進攻打法,是兩內修拉達制造寬度,中場兩內前衛括人禁區得分。
第三個常見進攻方式是利用兩前鋒速度快技術好的特點,在搶斷球后迅速長傳發動快速反擊。
4-1-3-2:是傳統4-4-2的變形,派出一名拖后中場增加后場防御力以及后場與中場的聯系。
4-1-4-1:是4-1-3-2的進階,讓前鋒線一人退回到中場協助中場過渡,加上拖后中場,那么這個陣的一條中軸就相當堅固。
4-2-2-2:派出兩名中堅,一人是進攻中場(CAM)、一人是防守中場(CDM),前面的兩名中場稍微往側翼靠攏,一般使用這個陣的球隊缺乏邊鋒,主打中路。
4-2-3-1(寬):時下最流行的陣式,車路士的穆里尼奧、廣州恒大的里皮都經常使用的陣式。
基本配置是四后衛,雙后腰,三個攻擊型中場外加單前鋒。這個陣型對攻防的要求非常高。后衛線上對兩名邊后衛的要求比較高,必須是能攻善守的全能球員,比如 薩內蒂卡福卡洛斯等類型;中場對雙后腰的要求更加苛刻,其中一名必須有出色的體能和防守奔跑能力,主要負責中場的防守,另外一名需要有出色的盤帶傳球能力 和掌控比賽節奏的能力。
而作為4231陣型中的前腰則是這個陣型中的靈魂,不但要具備傳統前腰的組織傳球能力,還要有相當強的自己得分的能力。
整個中場的分工非常明確,兩名后腰主管防守和連接中前場,三名進攻型中場要配合單前鋒主攻。
4-2-4:該陣型是一種攻守隊員排列極為平衡的陣型。在此陣型運用中,兩前衛是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
4-3-1-2:4312是從442陣型演變出來的,其特點是中場四名前衛采取菱形站位,突前中前衛施職單前腰,加強球隊進攻力度。
4-2-3-1:俗稱“圣誕樹式”,一名前鋒突前,但是他并不是球隊的主要進攻點,兩名邊鋒是進攻的核心。使用此陣型,必須要有兩名出色的邊鋒。使用此陣型,必須要有兩名出色的邊鋒。
4-3-3(廢中鋒型、攻擊型、防守型、持久型):此陣型是一種攻守相對平衡的陣型,前、中、后三個區域的人員比較平衡。但對于中場三名前衛的能力要求甚高,是球隊為了加強邊路進攻而常常采用的陣型。
中場前衛和中后衛防守壓力較大,兩個邊前鋒進攻優勢明顯,但是防守時回撤距離長,折返距離長,對體力消耗較大,這個陣型成功的關鍵是看能否以攻代守,掩蓋防守短板。
4-4-1-1:雖然也是單前鋒,但是和傳統意義上的4-5-1陣型又不一樣,比4-5-1的防守能力更好,中場的站位更具有層次感,由于中場人數上的優勢,在丟球之后就能夠進行就地反搶,加強了球隊對中場的控制能力。
相對于4-2-3-1的打法,4-41-1的攻擊能力更強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前腰那個位置上。
4-4-2(持久型、擴張型):采用的是四個后衛、四個中場和兩個前鋒的打法。兩個邊后衛加一個拖后與盯人清道夫作為后防;采用雙后腰或單后腰配以兩個或三個中場,再加兩個前鋒的打法。
4-5-1(進攻型、普通型):這種陣型安排4名球員在后場,5名球員在中場,只留一人在前場擔當前鋒,因中后場的球員密集,無疑也是具有密集型防守反擊的特點。
五后衛的陣型
5-2-2-1:但凡是五后衛的陣型很少人會看上它們(5-2-2-1,車路士也有使用),其實它只是4-3-1-2的變形,一般當車路士讓對方擁有一定控球時,就會將中場拖后一人,形成攔截力去到巔峰的后防線。
然后安排兩名前鋒,一快一柱墩,以進行防守反擊。拿上周車路士面對主場作戰的曼城為例,他們出現這個陣的時間非常短,可能是1分鐘或者是5分鐘,中場馬迪或法比加斯其中一人拖后,再交由威廉去突破(只是威廉的傳球功力實在不敢讓人恭維)。
5-2-1-2:是5-2-2-1的變形,加強前場輸送能力,因為有很多中前場球員就像威廉、納尼這些,有速度可以突破,但常常跑到死位,所以需要有球員去接應他們。
5-3-2:比起5-2-2-1、5-2-1-2排陣要簡單、清晰,但很容易被對方識破意圖。
這種陣型安排5名球員在后場,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防守反擊打法,常用于實力弱于對手時。
該陣型反擊時的攻擊點在于兩名前鋒和及時插上的邊前衛或邊后衛,因此可知,前場中路和邊路是該陣型快速反擊的重點區域。
5-4-1(鉆石型、擴張型):俗稱“死守之陣”,無非就是死守中后場,將比分牢牢地維持住。當然如果有“偷雞”能力極強的前鋒,反擊攻勢也能打得酣暢淋漓。
戰術
如果只是用手柄的話,戰術指令只得4種,進攻、高壓、控球和長傳球。
在球隊在控球時,又需要搶分的話,可以選擇戰術-進攻,那么球隊攻勢就會變得凌厲;
在球隊防守時,選擇戰術-高壓,那么中后場防守力度就會加大;
在球隊分數領先又需要拖慢比賽節奏時,可以選擇戰術-控球;
如果球隊難以撕破對方中場線,可以選擇戰術-長傳,以打破對方中場的防守;
如果使用kinect的話,戰術會更加豐富。如果沒有kinect的話,可以進入到編輯戰術當中。對速度、傳送、位置感、傳中、射門、壓逼、隊伍擴張、防守線的數值進行調整。
這種調整并非指球隊一定達到這些操作數值,而是鼓勵球員作出這種改變。
球員模式比賽分析
教練選擇球員的標準
球員的工作要比教練輕松,大多數都是服從執行為主。
球員在比賽期以外的時間就要注意不要受傷,因為《FIFA》系列中,玩家只需要控制球員比賽的活動,私生活是不用打理的,因此著重是講解球員在比賽中的注意事項。
能夠參加每場比賽是每位球員的心愿,而教練選擇球員的標準就是球員的總體評分與比賽日的體能儲備。
總體評分是要靠日積月累,對待好每一場比賽而換回來的資本。
如果球員場場比賽都拿到8.7分的優異成績,那么教練都會樂意將這名球員放入到首發名單當中。
但有兩種情況是例外的,一個是體能儲備不足,另外一個是球員已經年老色衰。
體能不足,根本打不了全場,或者教練認為目前賽程緊密,需要讓這名球員輪休,所以偶然失去一場比賽的參加資格,但這些比賽多為無關痛癢的。
老邁的球員因為很有可能被清洗或轉售,為了讓新球員更快融入球隊,適當讓還能有好表現的老隊員讓出主力位置,這也是球隊殘酷競爭的真實寫照。
比賽中的注意事項
球員狀態好、表現優異,教練一般都不會將其換下場,除非是有留力的打算。
所以每位球員都需要做好120分鐘戰斗的心理準備,體力槽就那么短,如果是在首發陣容內,一過半場休息,基本就剩下60%體力(以中場球員為例,因為他們消耗體力是最大的)。
只要表現稍微遜色,而體力又不足,一般到了60分鐘就會被教練換下場,雖然深深不忿,但作為職業球員要清楚意識到,以后的比賽就不能以蠻勁按住RT鍵來狂奔。
體能必須合理分配,主要是留意教練的戰術安排,如果加強進攻的話,進攻球員就賣力;加強中場過渡,中場球員就得加把勁;鞏固防守,后防線就得打醒十二分精神。
只要皮球遠離自己管轄范圍,那么可以適當站立。在追逐皮球時,單憑左搖桿來追截,不但封阻效果好,而且體力消耗低。
在進攻的時候,一旦施展長傳或者是遠射后,就得停下來慢走幾步,等待體力槽恢復,那么體力損耗就不會太大。
除了體力,另外就是注意傷病。
傷病在游戲世界當中很少會出現像奧文那些走著走著自己斷腳的離奇事件,多數都是他人造成。
如果屬性毅力、力量都相當薄弱的球員就千萬不要給對方球員死磕,尤其是要注意盤帶中被追截時不要老是按住RT鍵,這樣很容易被絆倒。
另外就是一些根本就無法觸碰到的來球,不要多手按觸球的鍵位,很容易讓球員拉傷。
總的來說,有健康的身體,才有賺錢的資本,尤其是對于球員這類吃青春飯的工作來說。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