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奇異世界》的創造者Lorne Lanning長篇博文表示,現代的商業資本運作模式正在扼殺電子游戲界的創新和發展。
《奇異世界》的創造者Lorne Lanning長篇博文表示,現代的商業資本運作模式正在扼殺電子游戲界的創新和發展。
Lorne Lanning看法或許有點偏激,但卻很真實。來看看他具體說吧。
“作為匠人,我們的機會在于找到特定受眾群體的小眾喜好,然后我們投其所好,聽取玩家們的心聲,尊重玩家們的意見,然后用優雅的方式表現出來。然而,商業資本運作卻在阻礙這個過程,因為游戲開發的成本越來越高,各個工作室都想‘穩扎穩打’“,動不動就裁員!
開發者的態度是,‘我們現在要花掉兩千萬美元,你的制作規模就不能再局限于幾百萬美元的水平了。既然要花兩千萬,那就要有兩千萬的樣子。你得提供10倍的內容,不過既然我們正在拿所有的錢冒險,所以這其中五分之一的錢要用來營銷! 不同開發商的謹慎程度不一樣,他們的資金分配也有所不同,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制作組都是掙不到大錢的,他們只能勉強維持開支,繼續留在行業中。不過按照這個商業模式,其實這些制作組已經死了。”
可以說,現代游戲產業是在用以前十倍的投資,打造十倍的內容,賺取十倍的利潤,但制作組的程序員和美工等一線員工卻幾乎沒有多少加薪。再加上高成本項目“求穩”的心態,很容易就導致了現代游戲開發的僵局。
自由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最重要的元素。整個市場是由各個私有企業擁有者左右的,而不是政府。所以市場導向是沒有太多規范性的,只要你想到什么,你就可以賣什么。你賣的商品可以沒有價值或者不符合道德,但只要你能讓人愿意掏錢買,那是成功。
有沒有讓你想起某款游戲?比如說最近大賣DLC的《進化》,還有之前把DLC鎖在光碟中的《街霸X鐵拳》,這不就是制作組明擺著忽悠呢么。但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下,沒人規定DLC不允許鎖在光盤里,所以卡普空和2K都賺到了錢。
網絡游戲中的微交易讓你苦不堪言?資本家們覺得這沒什么問題啊。這還不夠,單機游戲其實也是可以有微交易的,大家還記得《植物大戰僵尸2》吧,據說中國版特意提高了游戲難度,以此“鼓勵”更聰明的中國玩家使用微交易付費道具。
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一大理論基礎是,所有消費者都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這意味著壞的產品不會有人買,壞產品的生產者會被淘汰,好的產品和好的廠商會生存并發展。乍一看是非常合理非常積極的。但事實卻更加復雜。在大量資本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的時候他們將決定整個市場的大體走向,消費者能夠選擇的,決定于大廠商能夠提供的。消費者往往已經被壟斷者洗腦,耳濡目染的廣告營銷甚至能夠改變大眾的審美和消費習慣,這就像是邁克爾貝的電影,一邊罵聲一片,一邊票房盆滿缽滿。在這種條件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制作組,都已經在“自由市場”中喪失了自由。最好的作品往往得不到最多的認同,更賺不到最多的錢。
有人會反駁,不要低估大眾的智商,一個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太多次,玩家們遲早會分辨出哪些廠商哪些品牌不值得相信,自由市場的優勝劣汰終究還是存在的。不過看《索尼克》系列,這只藍刺猬已經半死不活很久了,可以說十多年來都沒有發售過優質續作了,但依然有很多人念念不忘。這種大品牌需要經歷許多次失敗才會真正被玩家放棄,因為每次發布新作,都會有人好奇想知道,“這次是不是會有好轉?”也是因為這些人,讓《索尼克》半死不活到現在。
那該怎么辦呢?徹底推翻資本主義?這顯是不現實的,而且我們也需要大資本高投入的年貨大作。想象一下,如果沒了一年一部的《使命召喚》,你是不是也會覺得缺了點什么?而且去年凱文史派西加盟出演的動作大戲,不是也讓你玩的挺爽的嗎?
其實解決辦法一直都存在。Steam就是一個非常公平的平臺,任何小制作獨立游戲在這里都有均等的機會,更有“青睞之光”和“搶先體驗”項目,加深玩家與制作組之間的聯系。資本主義存在于各個領域,但唯有電子游戲領域擁有像Steam這樣開放的平臺。另外手機游戲的興起也讓眾多小作坊找到了容身之所,只是存在令人無奈的刷榜行為。最后還有近年來大行其道的Kickstarter眾籌網站,可以為那些富有冒險精神卻不被發行商看好的項目被廣大玩家看到,并通過眾人的力量籌集開發資金。
所以請資本主義繼續墮落下去吧,大成本、大制作、缺乏創新、進化緩慢,這些游戲有自己存在的意義。真正的潮流前線,屬于那些敢于冒險勇于創新的獨立小組,他們才是游戲行業的領頭羊。不過我們衷心希望,所有獨立小組在獲得商業成功以后能夠不忘初心,繼續秉持獨立作坊的冒險精神,而不要墮落成為新的資本家。因為資本家都是扼殺游戲創意的反動派。
大家對目前的游戲行業有和看法?是否也覺得高成本大作的運營方式不合胃口?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