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
我的上一篇文章《仙劍!請掀起你的裙子!》似乎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爭議,從新浪游戲到驅動中國甚至官網都轉載了這篇文章。只不過個別讀者似乎沒有看懂我的寓意,在這里小小的澄清一下:我的文章內容并不是指責《仙劍奇俠傳五》中人物衣著不暴露,而是一種比喻,指責的是國產游戲的游戲性不強,在歐美游戲紛紛加強游戲性的時候仍舊靠所謂的劇情作為賣點。
今天我不想再繼續批評《仙劍五》的本身,只想說說國產游戲除了本身在質量上的不思進取外,在營銷手段等其他方面做的那些絲毫不遜于游戲本身低劣的質量的一些錯誤的舉動。
《秦殤》曾經被國外最知名游戲網站譽為“終結《暗黑破壞神》歷史”的游戲。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產游戲似乎還是一個褒義詞。那個時候的國產游戲廠商憑借一腔熱血,緊跟時代并且極具創新意識。那個時代我們有《傲世三國》:一個有英文版并且參展E3的即時戰略大作;那個時代我們有《秦殤》:一個被世界著名游戲網站Gamespot評價為“讓《暗黑破壞神》成為歷史”的ARPG;那個時代我們有《鐵甲風暴》:一個和《星際爭霸》同年推出,但是卻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有單位可更換組件的即時戰略。那個時代,我們有《仙劍奇俠傳》:1995年CEM STAR“最佳角色扮演游戲獎”以及1995年KING TITLE“游戲類金袋獎”獲得者……
《鐵甲風暴》的單位可自由更換、組裝組件設計在世界上受到了廣泛贊譽,被譽為“RTS的真正進步”。
國產單機游戲在那個時代到達了頂峰,我們不但有以中國五千年歷史所形成的古典文化作為背景,我們還有著連國外廠商都沒有的經典創意。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的國產游戲類型發展的十分均衡:不是角色扮演一家獨大,而是即時戰略、策略、動作角色扮演、模擬等類型平均發展。
《傲世三國》的經濟元素、畫風質量、武將數量讓這款國產游戲不遜于同時期的《帝國時代》。
那個時候亞洲游戲開發商學習的對象是我們。我們的國產單機游戲用一句老話說,就是大有“趕超英美”之勢。確實,現在的日本游戲如此發達,也做不出讓Gamespot評價為可以打敗《暗黑破壞神》這種溢美之詞的游戲;也做不到像當年中國游戲那樣,在即時戰略、角色扮演等領域都有建樹。
很不想用“但是”這個詞 ,然而我不得不說的是:但是,好景不長……
如果說盜版、網游快速發展、國家不支持等市場因素造成了國產單機游戲的衰落,其實是過于簡單了。網游快速發展是因為什么?因為單機游戲不賺錢。為什么單機游戲不賺錢,是因為盜版橫行。但是為什么國產電影盜版橫行照樣賺錢,國產單機游戲就不行?而盜版橫行又是因為什么?是什么讓國產游戲玩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可以買火車票去北京只買一款上百元的正版游戲,而現在連下樓花三十多元在報刊亭都不愿意買?
很少有人會這樣去逆向思考這個問題,即使有,也很快被淹沒在“盜版學說”的汪洋大海中。
極具民族主義煽動性的題材讓《血獅》引起了不只是游戲玩家,甚至是軍事迷的廣泛關注。
筆者在這里就是要去討伐一些人!討伐那些因為自身原因導致市場敗壞的人!討伐那些因為自身原因卻不知道好好總結,把責任完全推給玩家買盜版的人!討伐那些不求上進,態度不端正卻要求玩家不能有一絲一毫不忠誠的人!討伐那些惡意炒作,故意抬高價格榨取玩家最后一點血汗錢的人!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這一切的開始,就是那款臭名昭著的《血獅》。一款在1997年4月27日推出的“曠世神作”。中國國產游戲歷史注定會永遠銘記這個載入“屎冊”的日子。
在這里我要引用祝佳音的幾句話了。
1997年初,國內各大游戲媒體上開始刊登《血獅》的彩版廣告,封面是一個身穿迷彩服的中國士兵,下面是一些很有煽動性的話和幾張靜態圖片。
我絕對可以保證,當年中國絕大多數玩家的熱血都已經被這部游戲煽動起來了,以我為例,當時在我的心目中,血獅絕對是一個超越《Command & Conquer》的游戲(廣告上就是那么寫的),游戲中的戰斗單位全部是真實比例,士兵們可以用不同地方的方言對你的命令作出回應,更令人振奮的是,這是個中國抵御外侵為題材的游戲。
《血獅》第一關,多少人至今無法逾越的障礙。注意坦克上的炮臺,憑空消失了:美軍的新技術 ……
但是當游戲拿到手里的時候,我的興奮一下子轉化成了振奮,那是一個什么樣的游戲呢?游戲中平民房與其它物體并不成比例;什么3D模型很差勁,經常見到坦克頭變為坦克底座,即有兩個坦克底座層疊在一起……士兵的動作更是少,像素級的移動使得士兵的移動超級緩慢……兩國交戰,士兵們竟在悠閑地散步,有的竟在近距離接受敵人的洗禮而不還手,連基本的防衛AI都沒有。控制技術也十分差勁,遠離真實,士兵的進攻路線無任何的軌跡,士兵沒有什么所謂的智能狀態方案。例如:命令士兵前去某地,通常有50%是不聽命令的;命令一群士兵去攻擊敵方士兵,有的南轅北轍,有的呆站想入非非,有的趴在地上睡大覺,有的卻原地亂扔手榴彈,有的倒是挺勤力地在原地繞圈子做熱身運動……只有一個士兵去近距離扔手榴彈……當你指揮坦克去攻擊某物體(如敵坦克)的時候,該己方坦克卻"聰明"地攻擊兵營,命令士兵到某地,常常因中間有障礙物而停下,而不會繞道而行,敵人的AI與己方一樣低,游戲根本就無法進行下去。
這就是《血獅》的制作人之一:吳剛。
《烈火文明》的市場銷售部經理吳剛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開頭是:“這些年來,兩件事使我印象深刻:有幾個湖北的大學生為了在首發式上買到《血獅》,湊錢來京買走一套。走的時候自知有愧的銷售人員一再地對那個學生說,有什么問題一定要來電話,我們給你們解決。但是直到今天,那幾個學生沒有來過電話,也沒有來信,我知道他們真的被深深地傷害了。是的,那種驟然而來的打擊使他們的內心有強烈地被欺騙的感覺。我意識到,我們失去了他們,這是我們最大的悲哀。
“另外一件事是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封信,有一個人在《血獅》失敗后寫信明確地講,他不退貨,盡管他非常憤怒,他說就算是為中國軟件業做貢獻了。不過,以后他可能不會再買國產游戲了,他說他很抱歉。”
事情就是這樣,上面這段話因自《國產游戲這五年》。后來得知,《血獅》是一款由四個剛剛接觸了一點電腦的年輕人在學校宿舍里做出來的作品。筆者在這里很奇怪,為什么在中國國產游戲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后的1997年 ,還會出現這樣荒謬的事情!?
這四個人,尤其是這個吳剛,只證明了一件事:在那個時代,只要你膽子大,扯多大的謊言都有人信。他們似乎不該去做游戲,應該去各大公司做營銷經理或銷售部長。
為什么海峽彼岸的游戲開發商就不會做這種殺雞取卵的事情呢?
但是,我們又可以簡單的把責任推到吳剛他們幾個年輕人身上么?
這幕后,到底是誰在推手?到底是誰在賺著玩家的昧心錢。到底是誰在一拳打倒還要踏上一只腳的毀滅著國產游戲單機市場?到底是誰,直至今日!注意,是直至今日還在幕后繼續導演著一出出荒謬的戲劇?
答案是什么,我準備用吳剛接受采訪時候的一段話給出:
后來我的制作人員真正介入開發后,就同我說:“吳剛,游戲制造并不象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由于投入不大,我有心把這個產品停掉,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因為《血獅》的廣告已經做了出去,有大量的經銷商把玩家的訂金收了,所以一聽我要停掉這個產品,他們都無法接受,有些公司就說:“《血獅》現在做也得做,什么樣子也得把他做出來。”
黑幕拉開了……
本文的開始我就說過,我不想再次批評游戲開發商了,原因是,其實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既是錯誤的發起者,也是受害者。
那些真正對國產游戲未來前景毫不關心的,那些真正只關心一時自身利益的,其實就是那些游戲的經銷商。
他們在1997年刻意夸大《血獅》的游戲質量,哄抬價格,最后根本不在乎《血獅》到了玩家手中后玩家會是什么反應,他們只關心自身是否賺到了錢。結果就是國產單機游戲的信譽從此變為了零。后來的玩家寧可花錢打車去買盜版,也不愿意用同樣的錢在樓下買一張正版。《血獅》毀掉的,幾乎是整個國產游戲單機市場。而在幕后做推手的,就是那些經銷商。在他們眼里,賣什么不重要,賣的后果不重要,能否賺大錢最重要。營銷上不切實際的宣傳加上民族自尊心造就了《血獅》的銷售奇跡。至于賣出去之后的事情,那是你們游戲開發商的問題,反正我是賺夠錢了。
這種情況有多少是因為人為炒作造成的?
時至今日,這些經銷商依舊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仙劍奇俠傳五》發售幾天后,奇怪的“斷貨”出現了。玩家開始在網站上大罵預購網店,但是卻不清楚,這樣的“斷貨”首先就不是網店能夠控制的,而且這樣奇怪的“斷貨”之后不久,新聞就爆出豪華版的《仙劍奇俠傳五》已經賣到上千元依舊無貨。這種巧合是不是過于“巧合”?
筆者很難相信這背后沒有幕后黑手在炒作。百游公司宣稱自己對市場前景估計不足,所以沒有準備充足貨源。但是作為一家信誓旦旦營銷《仙劍奇俠傳五》的公司,難道事先不做市場調查?難道他們不清楚《仙劍》會賣到一個什么程度?一款新游戲也就算了,《仙劍奇俠傳》已經出了五代,加上《古劍奇譚》,他們難道還不清楚該備多少貨?
企業自身的發展,不能以行業的前景為代價。
再一次,《血獅》的悲劇重演了:營銷商的唯利是圖、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等自私手段給了國產游戲單機市場這個奄奄一息的軀體最后一刀。《古劍奇譚》好容易建立起來國產游戲營銷新機制,幾乎被百游完全毀掉了。
失去了玩家群體信任、國家政策不支持的國產單機游戲,在《古劍奇譚》的發售、營銷上取得了一個新的進展:靠網絡預售取得銷售佳績,從而讓游戲開發商賺了到錢。我仿佛看到了國產單機游戲在極度惡劣的生存條件下自己掙扎著闖出了一條路。
但是百游公司的疑似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給這條好不容易找到的路,幾乎完全堵住了。從此之后,玩家對網絡預售和1997年對國產單機正版一樣幾乎完全失去了信心。如果說1997年的事情讓玩家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辛辛苦苦支持正版的結果就是買到了粗制濫造的假貨。那么今年的《仙劍奇俠傳五》的銷售再次讓玩家明白了一個新道理:你在網絡上花錢買了正版,不一定買的到。等價格炒高了,經銷商會逼著你去買高價貨。
《古劍奇譚》剛剛摸索出來的銷售新路,幾乎被《仙劍奇俠傳五》的預售一巴掌打回原型。
很多預購網站在這次事件中失去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信譽,最后也沒有賺到錢。真正賺到了錢的百游公司卻開心的宣布今年的發展是很成功的。殊不知他們成功的奠基石,其實是整個國產單機游戲市場。
天知道《仙劍奇俠傳》和《古劍奇譚》的續作的營銷模式會面臨怎樣的困境:正版軟件沒人買,網購玩家現在也不敢買了,難道逼著他們要和牛肉捆綁銷售?
國產游戲的受眾面,已經從當初的全面開花,到了只能依靠老fans的窘境了。開發商默許經銷商如此的折磨這些老fans的神經,不知道他們還有多少忍耐限度可以揮霍。
出游戲前,名不副實的宣傳鋪天蓋地。出游戲后,雇傭槍手冒充玩家狂吹游戲的偉大。國人的聰明勁頭難道就一定要用到這樣的小伎倆上嗎?好好做一款游戲,秉承著創新的精神而不是吃老本,不用宣傳也會有玩家買賬。《古劍奇譚》雖然不完美,但是在態度上明顯比《仙劍奇俠傳五》要端正一些:敢于用新引擎,敢于嘗試新模式。自身態度不端正,就像賺一大筆錢然后有什么罵聲下一代游戲再說。這種態度本身就是對自己和玩家的不尊重。
自由視角真的那么難?為什么在技術上一絲一毫的突破都不敢?這不是技術問題,是態度問題。
中國玩家,甚至大陸玩家在姚壯憲的心里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定位:人傻錢多。反正我這次好歹做一款游戲,罵就罵了,過2年我再來一款新作,吹一些新特性照樣能大賣。也許作為一個投機者你是成功的,但是作為國產單機游戲僅存的大作的代表人物,你沒有把自己放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問題。
真拿自己當仙人了?送給你一句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話:還遠得很!
嗚呼,國產游戲單機早已殘破不堪的身軀上,不知道還要承受多少這樣的刀砍斧鑿。
救救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