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很多人在討論關于游戲的話題的時候,總是有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戴著各式各樣的有色眼鏡來看待游戲作品。這其中或許有一些以訛傳訛的誤導,也或許有一些社會因素的不良導向,總之游戲似乎總是擺脫不了一些負面的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7個必須澄清的關于游戲的負面傳言。
很多人在討論關于游戲的話題的時候,總是有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戴著各式各樣的有色眼鏡來看待游戲作品。這其中或許有一些以訛傳訛的誤導,也或許有一些社會因素的不良導向,總之游戲似乎總是擺脫不了一些負面的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7個必須澄清的關于游戲的負面傳言。
第一人稱游戲除了殺戮以外一無所有
許多媒體經常進行一些非常荒謬的報道,例如他們會認為罪犯們是在玩了游戲之后才有的犯罪動機,其犯罪手段也是在游戲中學會的。這個帽子扣的可真夠狠的。至少有超過99.99%的游戲玩家都是守法公民吧?為什么媒體一定要把問題推到游戲身上,而不是社會因素?再者說了,媒體為什么不說吃飯會讓人產生犯罪行為?哪個罪犯不是吃了飯之后去犯罪的?此外,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也并不都是簡簡單單的殺戮。像《傳送門》這樣的游戲,也有槍,但它所側重的卻是解謎,這樣的游戲對人的智力所帶來的幫助恐怕不是一般媒體產品所能帶來的吧?類似的游戲還有《鏡之邊緣》、《上古卷軸:湮滅》,這些游戲也都有很多戰斗內容,但他們所側重的卻是故事的敘述,與暴力這玩意沒有一點兒關系。
RPG游戲都是陳腔濫調的“魔幻故事游戲”
RPG游戲,也就是角色扮演類游戲,它們的核心元素通常是人物數據、戰利品以及回合制戰斗。總有一些人對RPG游戲充滿偏見,認為該類游戲就是無聊的“魔幻故事游戲”。確實,有一部分RPG游戲包括劍、魔法和精靈,但還有很多RPG游戲是沒有這些元素的。我們就拿RPG界比較有代表性的Bioware來說吧。Bioware的作品既有《舊共和國》等有著絕地武士和光劍在內的魔幻故事,也有《質量效應》這樣的未來式作品。除此之外,游戲界也有著《輻射》等后世界末日風格的作品,創新還是非常多的。
游戲并不能給人帶來情緒上的影響
這個說法簡直荒謬至極,相信任何一個玩過游戲的玩家都能過站出來進行反駁。有人說看悲劇電影能讓人郁悶甚至流淚,但電腦游戲就沒有這個效果。說出這句話的人真應該臉紅。《最終幻想7》中,艾瑞絲的死曾讓多少玩家流淚?《仙劍奇俠傳》中當鎖妖塔轟然倒塌,林月如香消玉殞又曾讓多少玩家扼腕嘆息?幾乎每一部出色的游戲都有那么幾個場景讓人心里為之一顫,給人帶來的震撼與電影的感受如出一轍。除了劇情令人感動,游戲中一些較為驚險復雜的任務也能讓人感到緊張和刺激。電影和文學作品中所表達的一切,游戲都能夠毫不遜色地表現出來,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超越前者。游戲不僅能夠給人帶來情緒上的影響,它還是能夠給人帶來影響的最有力的媒介之一。
部分的游戲內容過于嚴肅正經
這一點,我們只能說勉強算是屬實,因為是有那么幾部游戲需要意識到一些問題了。少數射擊游戲應該承認,它們在故事上確實做得不夠。另外也有一些游戲并沒能在幽默方面帶給玩家太多。前面我們提到的《傳送門》中就有很多幽默的內容,經典的Lucas Arts的《猴島小英雄》等作品的對話內容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幽默。需要改進的游戲稍微把架子放低些,內容稍微平易近人,娛樂性更高一點,就能夠改善很多了。
多人游戲均沒有像樣的故事背景
有人說多人游戲是純粹為了游戲而生。因為多人游戲中沒有任何故事敘述,也沒有旁白類內容,人們同時在線,除了競爭競爭再競爭,就沒有別的什么事了。這一點我們是一定不會同意的,因為多人游戲中的故事敘述和單人游戲中的有很大的不同。多人游戲的故事敘述不依賴傳統的角色和對話,它們通常是靠戰斗來講述一個故事。還有很多MMORPG游戲擁有非常多的任務,玩家通過完成一個一個的任務,就可以逐漸了解整個世界的故事。
游戲只能通過非互動的過場動畫來講述故事
有很多人認為游戲是由兩個完全不同的部分組成的,游戲的一半是互動性的劇情;另一半是非互動性的過場動畫和旁白。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一部分游戲確實是這樣的,但還有更多的作品并沒有如此生硬地將游戲進行組合。《半條命》系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反例。游戲的故事都是通過互動的場景來敘述的,并非冷冰冰的靜態臺詞。你可以在游戲中隨意地探索整個世界。《輻射3》和《質量效應》等劇情非線性和自由度非常高的作品也都是如此,玩家在游戲中所作出的選擇都對劇情的展開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游戲對于藝術產業并沒有促進作用
這種說法就比較嚴肅了。似乎像《超級瑪麗》和《使命召喚》這樣的游戲越是流行,其藝術價值也就越低。當然這并不是說像這兩款類的游戲一點兒價值都沒有,但它們似乎只是娛樂性的代表,在其他方面就差遠了。不過什么事情都不能以偏概全。別忘了,游戲界還有像《旺達與巨像》和《時空幻境》這樣的游戲,這類獨立作品雖然在故事敘述上有些奇怪,但其藝術效果決不能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