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10個地名解析你都讀對了嗎
1.浣花溪
huan hua xi
浣花溪因為詩人杜甫而聞名,杜詩中的浣花溪已成千古絕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彭蠡古澤
peng li gu ze
過去有人因鄱陽湖在古代曾有彭蠡澤之稱,因而認為古代彭蠡澤即今鄱陽湖。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彭蠡古澤的形成與古長江在九江盆地的變化有密切關系。
3.阿房宮廢墟
阿房宮是秦朝的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遺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房宮的讀法,傳統上認為是[ēpáng gōng],但有爭議。
1、一種觀點認為讀[ēpáng gōng]
《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認為該讀“ēpáng gōng”。郝銘鑒認為“阿”(ē)在古代指的是山腳下那些彎彎曲曲的地方,“阿”讀ē是毫無異議的。而“房”通的是“旁”,所以該讀páng。四川師范大學移民文化研究所所長、訓詁學教授宋子然認為:“阿房宮這三個字中的‘房’是個通假字,是旁邊的‘旁’,應該讀‘páng’。”四川師范大學王教授表示:“阿房宮是指山旁邊的宮殿,阿讀ē音,房字古音讀páng,這種特有用法不能用普通字的音來讀。”
2、第二種觀點認為應讀[ēfáng gōng]
遼寧大學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長張杰,語文出版社副編審杜永道認為應該讀作“ēfáng gōng”。李行健主編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2004年1月版)也持此觀點。
3、第三種觀點認為應讀[āfáng gōng]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教授認為,在陜西話發音中“阿”(ā)字釋義為“那個”,“房”(fáng)為陜西的一個地名,據《史記》記載,當年阿房宮開始修建時并沒有起名字,所謂“阿房宮”只是一個指代,指的是“在房那個地方的宮殿”,所以其發音應該為(āfáng gōng)。
4.祁連山
qi lian shan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3期)曾就祁連山對中國的意義有著這樣的描述:“東部的祁連山,在來自太平洋季風的吹拂下,是伸進西北干旱區的一座濕島。沒有祁連山,內蒙古的沙漠就會和柴達木盆地的荒漠連成一片,沙漠也許會大大向蘭州方向推進。正是有了祁連山,有了極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區降雨才發育了一條條河流,才養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然而祁連山的意義還不僅于此。”
“祁連山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不僅僅是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絲綢之路,不僅僅是引來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連山通過它造就和養育了冰川、河流與綠洲做墊腳石和橋梁,讓中國的政治和文化渡過了中國西北海潮的沙漠,與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國人在祁連山的護衛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爾高原。據說張掖之名是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國之臂,它為中國拽回了一個新疆。”
5.敦煌古城
dun huang gu cheng
敦煌古城為漢敦煌郡治,位于黨河中下游綠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設沙州衛,其城址一脈相沿,未曾他遷。
6.太行古徑
tai hang gu jing
《拱北遙岑》這一景主要描述天津城北城門的景色。說如果站在北城門樓上,西帶太行,東連碣石,頓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詩云:
百尺高樓拱帝庭,北山秋望八空冥。太行西帶城煙碧,碣石東連海樹青。
吟客放懷朝拄笏,使游翹首夜占星。監司正屬埋輪地,一夜朝天夢幾醒。
7.薦菊洞
jian ju dong
貌似中國沒這地方,知道這地方的后面帖子留言,我加上去。
8.雁蕩龍湫
yan dang long qiu
清代袁枚在《大龍湫》詩中曰:“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云煙霧難分焉。”此詩寫出了大龍湫瀑布高懸的氣勢。雁蕩山屹立于東海之濱,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是游覽勝地,也是休養佳處。雁蕩山土產豐富,毛峰茶、石斛、香魚、雪梨、觀音竹是久負盛名的“雁蕩五珍”,游人來此賞美景、品名茶、嘗佳肴,可一飽眼福、口福,樂趣無窮。
9.鼓浪嶼
gu lang yu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10.蚩尤洞
chi you dong
蚩尤河,相傳為蚩尤開鑿,后裔連通,為戰之用。后代強人勇士常從此出入新化、漣源、梅城。陰河中有天池、龍洞、宮娥、蓬萊、神龜、燕潭等奇洞無數,景色各異,瑰麗多姿。目前已開發的蚩尤洞,高30多米,寬近100米,鐘乳石千姿百態,變化萬千,有頂天立地20多米高的玉樹5根,10多米長的乳石瀑布惟妙惟肖。英國探險家大衛考察后驚呼:陰河之長、洞穴之大、景色之妍,實屬罕見。益陽電視臺、長沙電視臺、鳳凰衛視多次報道,被譽為神秘的“地下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