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電子競技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問題,在2020的奧運會上又能否出現電子競技的項目呢。
電子競技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問題,在2020的奧運會上又能否出現電子競技的項目呢,游戲競技的路到底還需要多久才能迎接黎明,可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不久前落幕的國際奧委會(IOC)執委會會議上,8個運動項目的“入奧戰爭”終于暫時塵埃落定,摔跤、棒壘球和壁球將在9月展開“終極PK”。不過,不要以為“瞄準”奧運資格的只有這8個項目——為了完成電子競技從業者讓電子競技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夢想,國內某游戲門戶網站面向全球玩家發起了一次簽名請愿活動,申請將電子競技比賽列入2020年夏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活動開始后很快就引起了大量的關注,目前已經有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名電子競技愛好者參與了簽名,其中不乏電競世界中的代表性人物和戰隊,例如SKY李曉峰、TeamLiquid戰隊(美)、Alliance戰隊(瑞典)等等。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商家的一次炒作,不過,第4屆亞洲室內暨武術運動會將于本月29日在韓國仁川揭幕,電子競技已經連續第3年成為這一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今年除了中國隊將繼續參賽,中華臺北隊也將首次組隊參賽。除了擁有自己的世界性大賽,電子競技似乎也在一步步努力爭取“正統體育界”的認同,那么,這項新興的“非典型”運動項目,究竟會有怎樣的明天?
被視為“洪水猛獸”的體育項目
中國的電子競技參與人群非常龐大(參與電子競技活動的人群在中國達到1.5億人以上,但職業選手并不多),但電競在中國的發展一直都是坎坷前行,諸多專家學者對其嗤之以鼻,還被主流體育運動員也視為“異類”。今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組建電子競技國家隊參加第4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的消息,還曾引發一場電子競技到底算不算體育項目的討論。有人認為電子競技只是玩游戲,也有人認為電子競技和圍棋、國際象棋一樣是體育項目。
電子競技得不到認可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它和電子游戲之間的天然緊密的關系——后者被視為影響青少年學習的“洪水猛獸”。常州SCG對戰平臺運營主管耿生航告訴記者:“這是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是中國教育環境和認識的問題。我是籃球愛好者,我上高中的時候,經常會忍不住去打一天的籃球,同樣不想做作業,但沒人說籃球是洪水猛獸。”
實際上,早在2003年,電子競技就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2008年又重新將其定義為第78號體育項目。電子競技的國家隊也不是今年才有,2007年,當電子競技首次被列入亞洲室內運動會,成為第2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時,中國就派出了電子競技國家隊,并取得了3枚金牌。2009年的第3屆亞洲室內運動會,中國電子競技國家隊則取得1金1銀4銅的成績。
在亞洲級別的運動會“站穩腳跟”之后,電子競技又迫不及待地向奧運會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盡管這聲音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但有專業人士認為:“現在申奧請愿這種事情,雖然只是在小范圍(行業內部)比較火,但也說明電子競技已經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同。”就連中國奧委會的官方微博也發布調查,與網友討論電子競技的“普遍性”和“受歡迎度”。有分析人士稱,電競申奧已逐步受到國際有關組織的關注。
對于電競項目的發展前景,大部分業內人士并不寄望于國家的大力推廣,“這是燙手的山芋,誰推廣都可能被冠上‘誤人子弟’的帽子。所以只能順其自然,更多是寄望社會的認識和家長的開明,也就是說,寄望于時間。”這也就決定了電子競技發展的特殊規律,即是以社會自發發展為基礎。要知道,就算是被視為“正統”的體育教育,目前在社會和校園內也未能蓬勃開展,想要重點推廣電子競技,多少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目前業內的統一觀點是,電子競技是體育項目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青少年能順利接觸各種體育項目進行鍛煉的情況下,電子競技只是其中的一個選擇。
過去十年,電子競技雖然有了體育項目的“名分”,但實際上的發展并不穩定。一些著名的職業俱樂部、戰隊,有些早已解散,有些在苦苦掙扎,對于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生存”。這和電子競技自發成長的過程有很大關系,在國家沒有明確出臺行業規范時,一些職業俱樂部的不成熟以及行業規則的混亂成為電競發展的掣肘。一些所謂的職業俱樂部其實只是打著電子競技幌子的黑網吧,這些都對電子競技的發展形成了傷害。
理清電子競技和游戲的關系,玩家、家長需要有理智的認識,而電子競技行業,則需要在發展中探索新的模式。近日某網站發起的全球范圍的“電競申奧”活動,就顯示出商家對這個行業未來的看好。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專業的電競項目的平臺,其特色即是玩家能在其中成立職業俱樂部,同時也能夠被職業俱樂部選中,獲取固定工資和獎金,還有一系列的規則對職業俱樂部進行約束。這種模式對中國職業電競整體發展都有借鑒意義。
一方面是發展的迷茫,一方面則是商家的青睞,中國電子競技就這樣在各種質疑與稱贊聲中坎坷而又頑強地前行。
陳彬,原Dota職業選手,曾先后效力于GooG、Kscn、G5、CH、ToT、DK、Nirvana、LOH等多支實力戰隊。“世界第一影魔”YaphetS的職業領路人,與其并稱為“雙子星”。退役后專心制作Dota視頻以及網絡、電視講解。
記者:這個行業的收入如何?
陳彬:還算可以,電子競技的收入主要是看成績。現在和往年比較起來已經很高了,過去一個月工資可能只有兩三千元,連生活必需都達不到。現在一般好的戰隊成員月薪會達到5位數。成績很重要,例如西雅圖的Dota邀請賽,冠軍獎金是100萬美元,當然這也和項目有關系,像Dota就高點,LOL好像低一些。
記者:即便有不錯的收入,很多人想從事這個職業時仍會很困惑。
陳彬:我個人是不建議大家進入這個圈子的。以前大家都不知道電子競技的概念,大部分人都以為就是網游。但我個人認為,參加電子競技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都是以此謀生的人。所以大家要分清楚這個概念。如果你覺得這是在玩,需要從中獲取開心和娛樂,那么還是玩網游吧。
記者:家長始終認為電子競技就是游戲?
陳彬:這個也是因人而異,有些家長會比較了解,比較開明。這個需要時間去改變。國家對電子競技也并不是太支持,電子競技在中國發展到現在的整個過程,其實完全是自發成長的,畢竟我們和韓國不同,我們的娛樂業也是最近幾年才大幅發展的。
記者:家長其實擔心更多的可能是孩子的未來,畢竟電子競技也算是“青春飯”。而且對軟件公司的依賴性特別強。記得上次亞洲室內運動會就有NBA LIVE的項目,但現在已經被放棄了,這部分職業選手將面臨很多困難。
陳彬:中國的電子競技畢竟還是起步階段,還很不完善。我覺得應該規模化,形成產業鏈。例如退役的選手可以繼續從事比賽解說、比賽組織等職業。但至今為止,電子競技都是在自發地發展。值得欣慰的是,我發現周圍以電子競技為職業的選手,大部分的家庭環境都是還可以的,至少有后路走,而且這個圈子里好人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