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曾經日系游戲在整個游戲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統治游戲界20年以后,日式游戲逐漸表現出頹勢,已經難以與歐美游戲相抗衡,著實讓人唏噓!
曾經日系游戲在整個游戲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統治游戲界20年以后,日式游戲逐漸表現出頹勢,已經難以與歐美游戲相抗衡,著實讓人唏噓!
19世紀上半期,當日本在鎖國政策下局限于東北亞一隅時,世界正在快速轉變,英、法、俄、美等國成為新一波稱霸世界的強國,它們在經歷產業革命、交 通革命的洗禮之后,開始為了產業革命后所需要的原料、市場、殖民地與轉運站積極經營遠東。1853年(嘉永六年)七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里將 軍,率領四艘軍艦開到江戶灣口,以武力威脅幕府開國。雙方在橫濱簽定了《日美親善條約》,也是日本與西方列強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他西方列強跟隨著美 國,紛紛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于是英國、俄國、荷蘭等西方列強都與日本簽定了親善條約。日本被迫結束鎖國時代,幕藩體制也隨之瓦解。歷史上稱此事件為 “黑船事件”或“黑船來航”。“黑船來航”事件讓日本人見識到了西方列強的力量,于是有了后來的明治維新并影響了后續日本人的思維方式,那就是崇尚強者然 后毫無保留的對其進行進行去劣留優。而在我們所熟悉的電子游戲業界,當日本人統治20多年之久的第三方軟件市場被崛起的歐美人打敗的節節敗退之際,日本人 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拋出全面西化的戰略試圖重奪歐美市場......
1.生化危機
Capcom從1985年就開始涉足歐美游戲市場,而其旗下眾多游戲品牌也比較討得歐美玩家的歡心。因為Capcom的作品風格向來講究感官刺激的 緣故吧。作為Capcom旗下主打的金字招牌生化危機系列,在初代幾作制作人三上真司的手中還是一款純粹的日系AVG(冒險解密)游戲,雖然游戲故事發生 的地點主要在美國,游戲人物也都是歐美人物形象。但實際上Capcom當時的制作小組根本就沒有去過美國,其初始的主要銷售對象也是以愛好日式傳統恐怖類 AVG為主的亞洲玩家。不曾想這款沒有經過太多宣傳,制作人為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制作人,更沒有經過廠商大手筆的精心雕琢的一款原創游戲就這樣成為了PS上 首款銷量突破百萬的游戲作品(最終銷量505W,其中日本其中日本111W,歐洲116W,北美205W,其他地區73W),1998年的《生化危機2》在一周內全球銷量突破200W,成為CAPCOM首部首周銷量突破200W的游戲(北美188W,歐洲147W,日本202W,其他地區45W,總銷量582W)。到了《生化危機4》中,初始的游戲制作人為小林裕幸,后三上真司重新擔任游戲導演。在《生化危機5》中竹內潤還不敢過分放開手腳徹底改造,到了6代重回小林裕幸上手,游戲已經被徹頭徹尾的改造成了一場適合吃爆米花喝可樂的好萊塢火爆動作射擊大片,在《生化危機6》中你能玩到《使命召喚》系列的電影化過場,《戰爭機器》 系列的掩體射擊,《神秘海域》系列的成熟鏡頭運用,《戰神》系列的華麗BOSS戰,《火爆狂飆》系列的火爆追車大戲等等,但凡主流游戲的成功要素,你都能 在《生化危機6》中玩個遍。這不就是所謂的美味可口讓人吃之難忘的關東煮嗎?一大鍋熱情騰騰的濃湯中撈出一串串美味小丸子,這個是肥皂和普萊斯,電影游戲 fans請吃好,那個是馬庫斯,TPSer請吃好,還有這里,這個是奎托斯,沉迷于boss戰的fans吃起來一定大呼過癮,那邊還有德雷克,愛看電影的 玩家也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