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火星:戰爭記錄》是今日推出的一款全新的動作冒險游戲,到底這款游戲素質如何是否能夠成為新的黑馬呢?下面我們將通過這篇評測內容為你解答一下。
《火星:戰爭記錄》是今日推出的一款全新的動作冒險游戲,到底這款游戲素質如何是否能夠成為新的黑馬呢?下面我們將通過這篇評測內容為你解答一下。
對于這樣一款游戲,不打算使用三段論的格式來寫游戲評測。在游戲過程中,喚醒了許多曾經喜歡的RPG的回憶。雖然游戲主角不是勇者,陪在身邊的也不是公主,游戲整體世界觀設計的非常狂野,可是人物性格刻畫卻非常唯美,實在是近期難得一見的佳作。
Chapter I. 以RPG之名
在火星上有四股勢力,其中有兩個名為Abundance和Aurora。最初,他們只是火星殖民計劃的開拓者,他們在火星設立了自己的水資源公司,為移民者提供水。直到70年前的一場非常嚴重的太陽風暴,強烈的射線導致火星能源枯萎,物種死亡,并且很多人在射線中被灼燒失去了皮膚,水源變得極為珍貴。火星失去了與地球進行通訊必須的電力系統,長時間的無政府狀態讓水資源公司逐漸認識到自己在新的社會中的地位——財富,權利,還有最重要的食物。于是,他們開始野心膨脹,企圖控制全球的水資源來達到控制火星的目的。Abundance和Aurora就是兩個競爭殘酷的公司。
而游戲開始的劇情是一個名為“伊諾瑟斯.斯密斯”(意為“純潔”)的男孩,他是Aurora軍隊的一員,在一次戰斗中不幸被俘虜。原本只是帶著英雄夢參軍,卻見證了公司為了掠奪資源無恥的屠殺和陰謀而開始厭惡戰爭。被俘虜后,他被帶往CAMP 19戰俘營。在戰俘營,險些遭到有嚴重變態傾向的同胞侵犯的時候,主角羅伊出現了,趕走了變態,并且用帶著自信的微笑對他說:”想做英雄?那就跟我來吧!“這就是他們相遇的故事。
描述了這么多,相信RPG愛好者應該理解到想表達的內容了。世界觀的設定是一部RPG的基礎,《火星:戰爭日志》做到了,故事留下懸念,不劇透了。游戲過程中有反感,有厭惡,也有溫暖。有純粹看笑話,也有反思。在結局之前,想告訴玩家——這游戲,作為一款RPG,他是成功的。
Chapter II. 可曾記得愛
游戲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娓娓動聽的BGM。之所以取這個標題,是因為那張瑪麗的照片讓人想起了FF8的伊迪雅,也想到了尤娜與泰達相遇的那一幕。如果是日系風格的話,那一幕很可能成為經典,但是那種描寫手法也有些老舊,或許這種新的風格更適合當下的潮流。
相比音樂的不足,音效可謂下了很大功夫。流彈,打擊效果音,呻吟,踩在枯草上唰唰的聲音都很真實。游戲整體音樂風格是歐美派系的,亞洲RPG音樂風格感覺是輕柔,側重抒情。而歐美RPG音樂風格則是自然樸實,側重與場景的結合。感覺遺憾的正是,這不是小時候的唯美勇者物語。
Chapter III. 閉合曲線
游戲中玩家可以進行自由探索,但是不是沙盒類型。很經典的RPG世界模式---玩家與NPC間的交流以對話為主。游戲中有非常多的支線劇情,并且都會有很好的游戲提示,使得游戲不會太難,能夠很快融入到游戲的樂趣之中,符合當下快餐游戲的設定。
玩家扮演羅伊,戰斗的模式是動作格斗。用鼠標控制攻擊與格擋,還有鎖定,用數字鍵1-9控制技能協同作戰。在戰斗中,玩家也不是一個人,除了斯密斯,隨著劇情發展會有很多人加入隊伍成為玩家的搭檔。使用綠色與紅色血條表示體力,體力歸0則死亡。玩家能夠在進入戰斗狀態后屏幕左上方看到自己的HP值與精神力值。精神力需要后面開啟第三能力的時候才可使用。體力值在戰斗中會緩慢恢復,脫離戰斗后快速恢復。當然,恢復道具的作用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