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在文明5美麗新世界里面,很多設定都與前作有很大不同,對于城市的發展,除了外交,更加重要的就是貿易。
在文明5美麗新世界里面,很多設定都與前作有很大不同,對于城市的發展,除了外交,更加重要的就是貿易,而且對于小城或者衛星城的發展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衛星城發展攻略。
衛星城發展攻略
一、衛星城的概念
從歷史上來說,衛星城是在英國工業革命之后,在“花園城市”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衛星城(Satellite Ctiy)就是地處大都市周邊、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區有一定距離、具有一定數量人口規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區有著密切聯系的新興城鎮,猶如地球的衛星一般,故形象的稱其為衛星城。
衛星城鎮作為一種積極的城市規劃理論出現,已經有80余年歷史。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開的國際會議,把它列為限制大城市惡性膨脹的方法之一。
衛星城是現代化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可以分擔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按主導職能分為工業、居住(商業)、科研與文教3類。最終與中心城市綿延相連,形成大都市圈。
第一代衛星城即臥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第二代衛星城則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公共設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第三代衛星城,基本獨立于主城,具有就業機會,其中心也是現代化的;
而現階段的第四代衛星城,為多中心敞開式城市結構,用高速交通線把衛星城和主城聯系起來,主城的功能擴散到衛星城中去。建立衛星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過分膨脹,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業和人口,同時也是為了抵銷大城市對周圍地區的人口吸引力。
可見,衛星城具有小型、高效、分工明確的特點,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文明5中也是這樣,大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繼續發展就會越來越低效,甚至陷入糧食》人口》糧食死循環,此時適當控制城市人口規模,轉而增加城市數量就顯得很有必要。
二、文明5中衛星城模式的可行性
文明5不同于現實,不是有農田、有荒地就能征用建城的,別忘了城市間距三格限制。如果需要鋪城的時候沒有地方鋪,談論衛星城就意義不大。
幸好資料片美麗新世界為中期鋪城提供了可能,對前期的笑臉的削減,以及新增的城數科研懲罰,都限制了前期的鋪城規模。于是,在工業時代仍能看到大量的鋪城空間,AI的大規模擴張也會在工業時代之后。
如果玩家從開局就有衛星城的意識,鋪城的時候中間或后方預留一些鋪城點,完全可以獲得更多的鋪城空間。
可見,鋪城空間并不是問題,但是鋪城必須要有笑臉支撐,最起碼超過10紅臉你沒法再造移民。
工業時代的意識形態提供了大量的笑臉政策,這些笑臉雖然都不是全局笑臉,但足以抵消人口帶來的紅臉。所以單從笑臉的消耗來說,真正限制鋪城數量的是全局笑臉,也就是城市數量消耗的全局笑臉。
再看一下衛星城人口增長情況,下表只是一個簡單的人口增長估計。(表格計算公式出了一點小錯誤,已更正)
可以看到在資金和高科技支持下(引水渠、文官、化肥等),城市人口增長可以說是爆炸式的。同時可以看到,如果不需要太多的人口(比如6-8個),并且4糧地塊充足,引水渠并沒有必要性,相反如果有引水渠,化肥科技也沒有很大必要性。所以只要地形足夠好,引水渠和化肥可以二選一。
但是這只是一個理想模式,每個城實際情況會差別很大,大多數情況下也不需要12個人口。如果城市缺糧,糧倉、水車、航海城邦等都可以考慮,甚至醫院、商隊也可以作為補充。
衛星城對中心城市的依附關系,主要表現在主城對衛星城的資金支持(購買建筑),以及城市地塊的借用。
衛星城模式的好處是,以盡快進工業時代、開意識形態為目標,中期鋪城可以避免前期暴鋪對外交的影響。但要注意發展商業和相關科技,以支持衛星城的發展。
從理論上來說,衛星城模式最高效的玩法應該是自主政策,配上秩序移民安置政策,加上商業采購打折。這樣城市鋪下之后就有4人口,連路不虧,標準地圖每城只消耗2笑臉。同時高效工人,保證了地塊開發速度。
三、衛星城的科研貢獻
大家最關心的恐怕就是鋪城對科研的影響了,科技是文明游戲最核心的內容,如果衛星城只能拖累科研,其存在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下表是各個時代的平均科技成本(加權平均),標準大小的地圖,每增加一城,會增加5%科技成本。
注:最高科研產出按標準4人口計算,默認建成上一個時代科研建筑,最低科研產出是不轉科學家、扣除理性政策加成的情況。大學按33%加成計算。
可以看出,鋪城后不轉科學家會拖累科研;在滿科研建筑、滿科學家的情況下,即使不開理性也是可以接受的,衛星城對科技勝利也會起到正面作用。
這就突出了現金的重要性,所以商業政策一般要開到右二---購買25%折扣,同時移民安置和摩天大樓政策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衛星城也是逐步發展的,在追求科研產出的模式下,鋪城之后4人口,買圖書館、大學,塞兩個科學家,如果剩下的兩人口工作在4糧地塊,會有兩個余糧,可以慢慢補建筑、長人口。缺糧可以優先糧倉,維護費1金的建筑都是超值的建筑。
下表是四人口模式下城市的科研潛力,作為上表的補充。
從上面的數據表可以看出,單從科研產出來說,超過4人口,人口質量就會大幅下降。但是靠建移民來維持不餓死,并不可取,一般來說人口長到6,加上糧倉、醫院就可以維持4個專家。
四、衛星城的商業潛力
可以用衛星城構建出一個商業帝國嗎?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商業的發展離不開工業。
衛星城由于建城比較靠后,在塞滿科學家的情況下,靠自身的產能干不了多少事,主要的建筑一般都要靠買。
購買商業建筑是一個很簡單投資問題---錢生錢,先看一張計算表。
注:表中已經給出了折扣計算公式,商業右二25%,大本鐘15%,摩天大樓33%。
每個專家+2金幣,未開滿商業政策的情況下,等同于貿易站的收益,不再分開討論。
在最高折扣下市場、銀行、證券交易所買全套需要990金幣,單獨買的話,顯然購買貴的建筑最劃算。
這可以參考:技術貼!——花錢直接買建筑物或部隊的計算公式,沒有發現新版本有什么變化。
考慮到從ai那里可以獲得無息貸款,如果想當回合收回成本,城市基礎金幣產出需要達到(990/30-10.5)/0.75=30,一般的城市是無法做到的。中心城市做不到,衛星城更做不到。這意味著投資回本至少30回合以上,對中心城市來說,30回合足以錘出所有商業建筑了。
對一個四人口的衛星城,這里還有一個虛擬回合金貸款的問題,如果你的盟友有足夠的現金,投資購買全套商業建筑,當回合就可以用回合金收回24.5×30=735金幣,相當于只投資990-735=255金幣,然后背上每回合14金的債務。
下圖是假設玩家有990金幣,市民無金幣收益情況下,貸款和不貸款現金變化情況的對比圖。
從這個圖可以看到盟友的重要性,但是從純收回投資的時間點來看,無息貸款僅僅是增加了可用現金量,投資商業建筑的獲利周期仍然過長,這時候需要用錢做更重要的事情。
由此可見,一般情況下,購買商業建筑是很不劃算的投資,需要仔細斟酌,除非離游戲結束時間尚早,又沒有時間自己建商業建筑,或者你有大量的現金找不到出路,又或者是威尼斯之流急需大商業家。在商業投資方面,主力城和衛星城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對衛星城來說,商業建筑還是要靠自建,能錘出多少算多少。
當然可以花點錢買石工坊、工坊之類的建筑,如果有政策給工坊加笑臉更要優先買。這個帳很好算,如果讓你在一個必建的建筑序列里選擇一個建筑跳過去,當然首選有加速功能的建筑。
需要指出的是:衛星城的還有一個隱形收益---圈資源的收益,工業時代還能圈奢侈品的情況很少見,但并不是沒有,特別是一些小島上經常會有收獲。
能圈奢侈品要優先圈,沒有奢侈品就優先戰略資源,這些都是可以賣錢的東西。以現在的游戲版本,馬鐵中后期仍可能賣出,而且可能性很大。
雖然商業投資不劃算,但是衛星城有一個轉型的選擇,在沖完需要的科技之后,城市可以向產能、商業轉型,這對文化、征服、外交等勝利方式尤其有用。
另外,在實戰中發現了飛城的好處,如果能飛個好位置,衛星城作為商路出發點的收益,可能會遠高于你現有的一些商路,ai也可能會連商路過來。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