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網導讀]上帝說: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外國人說:要有RPG,于是世界便有了RPG;中國人說:要有武俠RPG,于是世界便有了武俠RPG。
游戲歷史回顧:如來金剛拳
● RPG在臺灣的發展、衰落(1991年—2000年)
1992年,智冠科技本年度出品的“俠影記”和“如來金剛拳傳奇”開創了武俠游戲的另兩個方向:動作RPG與武俠AVG。隨后智冠科技與金庸先生簽約,獲得了金庸十四部小說的游戲改編權。當時武俠游戲正處于萌芽階段,游戲制作人員的精力都集中于程序上,對于游戲劇情的處理相當草率,劇本都是自己原創,更沒有人想過改編名著,而劇情恰恰是武俠游戲的重點!而堅持原創劇情的大宇資訊,則在之前軒轅劍的基礎上大力開發后續作品及其他原創產品的開發。兩家公司也由此開始了相互競爭的時代,“北大宇,南智冠”的名稱也在這個時候流傳了開來。
除此之外,臺灣地區也先后成立了多家游戲公司進行游戲研發,臺灣的游戲產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很可惜的是,由于推出的產品大多制作粗糙,以至于精品不多。后來游戲產業中的新貴,日本TGL公司臺北風雷小組和漢堂國際也在這個時候加入到RPG制作的行列中來,《守護者之劍》系列和《天地劫》系列,也在這個時候開始了各自的影響。2000年左右,風雷小組脫離TGL公司自行成立風雷時代公司(現改名唯晶科技),制作發行的《圣女之歌》系列也大受歡迎。
1995年,當大宇推出國產RPG歷史上的里程碑——《仙劍奇俠傳》之后,與智冠科技長達兩年的較量終于以大宇資訊的完勝收尾。在這段時間中,大宇的其他游戲,如《軒轅劍二》及外傳《楓之舞》、《失落的封印》、《妖魔道》等相繼獲得了成功,之后推出的《阿貓阿狗》則是徹底顛覆了之前的RPG游戲規則。1995年,是臺灣游戲界迎來了DOS時代最后的高潮。這一年的大作頻出,產生了很多玩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而在這一年之后,當仙劍創造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之后,整個臺灣游戲行業開始陷入低潮。就武俠游戲而言,游戲廠商早已沒有了銳意進取的精神,皆以模仿仙劍為己任,推出了大量粗制濫造的模仿作品。游戲量產的智冠也難逃這一劫,1996年和1997年完全是智冠的舞臺,發行了大量的研發的游戲(不光指RPG,還有別的游戲),可惜的是精品屈指可數。那段時間在內,大量的公司倒閉,僅有的幾家推出的游戲,例如《風云》、《金庸群俠傳》、《俠客英雄傳3》等少數幾款大作完全擋不住臺灣游戲業衰退的信息。隨后,臺灣的游戲業開始轉型,推出了一系列的3D游戲,最熱衷莫過于昱泉國際。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間也是DOS平臺向WINDOWS平臺轉型的時刻,在這段時間內,由于沒有即使改變公司的經營策略,外加產品的銷路問題,很多公司都在這段時間相繼倒閉,留下來的公司也基本上元氣大傷。大宇資訊在1995年一直沒有新作推出,很大原因上是因為它被天碩資訊收購,雖然后來公司名稱也改回大宇資訊股,但也耽擱了長達三年的發展。漢堂國際更是因為代理游戲失敗而虧損慘重,直到天地劫系列的推出才基本上解決了財政上的赤子。